§0054§ 没有赢的可能吧

《英雄记》:……光和三年,冬,鲜卑寇幽并。时侍御史钜鹿田丰云:古语云:三辰不轨,取士为相。敌人交侵,拔卒为将。夫将者,天下所赖以安危者也。举一城之命付之一人,呼吸之间以决生死,其任顾不重欤。自鲜卑入境,野战则全军俱殃,城守则阖郡被屠,岂皆士卒单弱、守备不严哉,特以庸将不知用兵之道而已。然灵丘董阿虎,麾下五百先锋部曲,依城廓抗鲜卑,知兵如此,可堪为将矣!……

平城。

注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地方。

它北有阴山,西南有管涔山,南有句注山。

是草原南下的要冲。

城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当年高祖被困于此。

城西北有八赋岭,出八赋水从城南经过。

另外它还处于可农可牧的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上。

这使它可农可牧。

但条件都不优越。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汉胡杂处。

相处不能称之和谐。

十一月这里迎来了先锋部曲、游侠义士,以及保障团队。

一时间,全城轰动。

也幸亏平城曾是前汉东部都尉治所所在。

城内大半是预留着宿营之地。

可屯驻重兵。

自三路出塞大败。

人只有往外流走,没有往里流进。

原本万户的平城县。

如今也不足万户了。

冬季一来。

城外没条件的往山上躲。

有条件的回城躲。

谁也不敢拿安全挑战鲜卑的慈悲。

如今罕见有外乡人进城。

听说这是明廷邀请的。

就是去年繁畤城下,大败千骑鲜卑的董家子。

一时间董先到平城来的风声,传遍雁门关外。

马邑张氏坞壁内。

张辽也听到了董家子北上的风声。

自从进入冬季。

他就想着能再次见到董先。

去年并肩作战。

让他深深迷恋先锋部曲的生活。

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成为他的这时的梦想和追求。

可是兄长张泛一直不许。

如今,他只能偷偷逃走。

北上平城!

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他拿着张恺的邮书坐在县寺内发着呆。

他不知道这董先何德何能,竟能让度辽将军左校尉为他写信。

信中张恺让丁原务必确保董先安全。

除此之外,并未说明原因。

进城以后,苌霸洪率卯连整顿营地,加强适应性训练。

白歧率领李医匠的弟子作为后勤团队和平城养济院同行们交流切磋。

而温铁带领的百工堂维护团队则与平城左校住在一起,却没啥话说。

军用与民用,技术有差。

甚至连两边使用的装备也不一样!

一些不爱受管束的游侠则四处游荡,惹事生非。

令平城县令沮授,很是头痛。

田丰已经来到平城两天。

他也看到卯连、游侠义士和保障团队到达平城。

身在中枢,对于董先的侠论也有耳闻。

如今看到真有游侠响应,他内心还是起了波澜。

这一千五百游侠,来自大汉十三州部。

光一路北上,就耗费不少!

不知这董家子是如何做到的!

沮授当然知道这位好友的心思。

人是他约的。

但这也是窦府君和董使君的意思。

在他们任上,死些庶民奴婢,总比损兵折将来得更强。

有人愿意北上赴死。

求仁得仁,求锤得锤。

他们岂有阻拦的道理!

沮授当然知道,但他也想看看董先的分量。

能想出算盘术算的人。

应该也能算出此行的得失。

若成,他沮授不介意助他扬名。

若不成,也不能怪他沮授薄情!

如今游侠义士已到。

一丈高、一丈宽、两丈长的山形武刚车已到。

随行粮草和各种物资也到了。

其实真不用这么客气。

董先来信后,沮授也有准备。

只是这武器不怎么样!

没着甲不说。

拿根丈八长棒怎么打仗?

只有那奇形怪状的弓有点意思。

要不,开平城武库,给游侠义士暂时使用?!

平城北,塞垣外。

鲜卑大军已近。

毡帐内,有人鬼鬼祟祟前来报信。

“什么,去年繁畤坞壁里的那名竖子到平城啦?”

和连听了怒气大盛,立刻大声请战:

“大人,请允许我带人去平城。去年之辱,我必要讨回!”

“我们草原上的雄鹰怎么能让家雀啄了眼睛?”

“大人,请允许我出战平城!”

主位檀石槐无动于衷。

去年万骑寇掠云中、雁门、代、上谷。

原本听说和连抓获郡中官员。

但没想到最后竟然失利。

和连这一千人只逃回不到二百人。

而且连掠获也丢了。

真是丢人现眼。

这小子,还不明白,今年为何只有王庭本部人马出来吗?

人家看不到希望,自然不跟啦!

但和连是自己的儿子。

亲生的那种。

所以又不能真的打死。

现在又要请战。

攻平城。

这不是开玩笑吗?

去年的教训看来还不够。

“和连,此行你率三千人寇掠高柳县、道人县、东安阳县、狋氏县、北平邑县,剿获集于白登山。”

“不许你去平城县!”

“我自率二千人去寇云中。十五天后在塞垣外集合,不得有误!”

檀石槐这么安排的目的,很明显是不让和连去平城。

甚至连让他深入到班氏县,汪陶县都不准。

明知道人家有备而来,不去硬碰才是对的。

况且,三千人,寇五县。

这兵力是妥妥的。

想那繁畤县,数十人一围,都不敢出城的。

这才是坚壁清野该有的态度。

不好取笑!

至于郊外部落,屯垦,地方土着。

他们应该也知道怎么做了。

都十几年了。

麻木了吧!

和连见檀石槐不准自己去,也无所谓。

南人不是有句话。

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意思就是出征以后,可以不听话。

都集中在白登山。

那地方易守难攻。

离平城又近。

虽然容易被围。

但快马一个来回只要一天。

到时等大人知道了。

我已得胜而归!

他又能怎么样呢?!

张泛得知张辽离家出走,心急万分。

可是眼下入冬,正是郡中兵事繁杂的时刻。

他又如何能因私废公呢?

用脚指头也知道张辽要去哪里。

于是他提笔修书一封。

请沮授务必帮忙照顾张辽。

沮授收到邮书之时。

张辽已经在游侠堆里与高顺切磋。

他俩去年因董先而相识。

又一起并肩作战过。

所以一见如故。

本来张辽和关羽也是认识。

但他觉得那个九尺大汉,年纪大了十岁,又太骄傲。

还是高顺虽年长五岁,但一脸忠厚耿直,甚至比兄长张泛更为可信!

这才一年没见。

高顺手下已有百名游侠。

这让张辽不由心生羡慕!

手下有人,纵马天下,仗剑天涯。

这是他的梦想!

经过十天的赶路。

十一月小雪三候。

董先终于站在城下。

平城城墙高四丈,东西一百五十步,南北一百二十步。

墙宽两丈。

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雄伟!

城外,赵风和赵云两兄弟正带着骑部曲排挖着陷马坑,并留下自己人才明白的标志。

沮授和田丰亲自出迎。

这些天游侠已经在城里搞得鸡飞狗跳。

让城中不少人头疼烦恼。

他也需要董先过来安抚。

这时有人来报,隔壁幽州代郡高柳等县被鲜卑劫掠。

原本想说游侠闹事的。

现在嘴巴张着,却说不出口。

人家千里北上,拿命在拼。

就些许酒水吵闹算得了什么呢?

不说了。

沮授改变法说。

鲜卑已到隔壁高柳。

可能意在平城。

董先不敢大意。

愿驻守一墙。

沮授邀请董先到县寺。

但董先坚持不肯。

称自己要与自己的部曲在一起。

住毡帐即可。

还说出征期间,他要做到五同。

即要与麾下部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

沮授提起武器、甲胄的事。

董先自然赞成。

这种管制刀具,朝廷标配。

人家配发跟自己私自打造是两回事。

岂不闻搜出甲胄,便被以谋反论处!

周亚夫殷鉴不远。

皮衣与皮甲是两个概念。

一个有经过鞣制,一个没经过鞣制。

纯粹风干晾干的皮革,你去试试。

普通轻型配剑根本砍不破。

于是接下来,沮授让人开武库。

为董先五百部曲和一千五百游侠配刀兵甲胄。

一面城墙五百人。

抓阄抽。

董先抓到的是负责东城门。

于是他二话不说,自己亲自上城值守。

尤其是让益、枝、成、武跟随自己。

把自己的毡帐也搬上城墙。

两丈宽的城墙,足够他睡。

然后他让剩余的人,轮班。

每次上来两个排。

其余的人继续抓紧训练。

带领游侠的关羽、高顺、典韦也有样学样。

一时之间,场面沸腾。

众人听到鲜卑已经来了。

现在正在隔壁高柳。

一个个严阵以待。

不敢大意。

加上开平城武库,分发武器。

这下更是营造出紧张的战前气氛。

游侠一时间也不敢乱来。

还有已经分好了责任区。

也不好乱跑了。

城内的治安也慢慢变好。

开始也有人送粮食送水。

第一天,鲜卑没来。

大家精神抖擞。

第二天,鲜卑没来。

大家仍不敢放松。

第三天,鲜卑没来。

沮授提醒大家,不要轻视。

第四天,鲜卑没来。

几天前就说到了高柳。

而平城就在高柳隔壁。

根本不用四天路程。

看来不会来平城了。

于是,大家开始渐渐放松。

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他就没有露面。

他根本不想来。

但他不得不来。

一来他收到了上司张恺的信。

二来他的责任区在雁门关外。

要与雁门关形成犄角之势。

但他不想被困在平城内。

八百并州狼骑在城里待着也没啥用。

于是提出要出城察看。

第五天,丁原带着人马走了,鲜卑还是没来。

城内的人看到丁原走了。

于是纷纷怀疑。

第六天,大家还是没有看见鲜卑。

顿时更加肯定,今年鲜卑不会来了。

于是有人岗哨上睡觉。

有人离岗,有人在岗哨上玩耍嬉笑。

沮授又叫不动他们。

只能让县卒加强守备,不能放松。

鲜卑和连不是不想来,他也没闲着。

只是他要先把檀石槐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一连十天。

他带着三千人,绕着幽州代郡最西的五个县。

一路意气风发。

剿获数千牛羊马匹,铜铁器具,还有数百部落黔首奴婢。

此刻他们正在白登山上休整。

“诸位,明天这里留守三百人,把守上山出入口,看押掠获。”

“其余二千七百人跟我到平城。”

“这次,要驱赶这数百黔首攻城。我看他们杀还是不杀?”

“我们安排人稍做伪装,混在里面,借机打开城门!然后一拥而入!”

“城破之时,让部落儿郎们尽兴两天。刚好留三天赶路出塞垣。”

“这次定要让那竖子,见识一下我鲜卑勇士的厉害!”

底下的人一片欢呼!

随后和连又来一句:

“那些我挑出来的母两脚羊也留在此地,回头送一只到我营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