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玿坐在书房内,两指揉着眉心。他目光凝重,落在书案那叠陈纸上,这是尹卿遗物,王玢死后,他的亲信高忆托人送来的,说是尹公子留给自己的,里面关于水利农事,详备至极,其中不乏一些甚是眼熟的措施。
谢玿扶额苦笑,这不正是当年呈给陛下的治水良策吗?王玢竟是与尹卿也有着他所不知的交情,他了解王玢了解的太少,太少了。
谢玿在其上稍作修改,便有望解决江南水灾。可如今,却是连去江南的路都通不了。江南如今人心惶惶,在当地百姓看来,朝廷是彻底不管他们了,放任他们自生自灭,现下急需一颗定心丸。
正沉思,端明走进来,禀报道:“爷,一切准备就绪。”
谢玿问:“水路情况如何?”
端明答:“南方河湖暴涨,码头被淹,水涨流急,江上船只几欲绝迹,鲜有往来。唯有些靠水运的老商号,船长经验老道,敢驱船行使。”
谢玿略微颔首,直视端明的眼睛,问道:
“你有几成把握?”
端明目光灼灼,道:
“爷若信我,便是十成;爷若不信,惟余五成。”
谢玿笑容浅淡,和声道:
“若是端明带人走水路直下江南,持我印施令各州,救助灾情,定无大碍。”
话虽如此,可谢玿望进端明的眼中满是担忧。
端明望着谢玿,眼角流露出笑意,又闻谢玿柔声道:
“平安回家。”
端明咧嘴一笑,带上图纸相印,即日率部出发。
……
这头谢玿在为江南灾情愁虑,那头天玑在为谢玿担忧,忧来忧去,却发现除了内务,天玑有心无力。
谢玿又是一夜未归,天玑坐在中堂,口中无味,只觉得胸口淤塞,倍感烦恼,便招呼初韵出府散心。
方走近门口,便见门房小厮端着一只茶碗从府外走进来,见着她立刻行礼问安道:“见过夫人。”
“这是打哪来?”天玑眼神示意小厮手中的茶碗,“何故端着一只茶碗?”
“回夫人,门外躺了一个破烂道人,我等瞧着他风尘仆仆又一脸倦色,不吵不闹,便也由着他在门口歇着了。不料这一歇便是一上午,正是晌午,奴瞧着他可怜,便端了碗茶水与他润润喉。”
“府院门口,岂非闲杂人等可随意滞留之地?糟污相府,莫叫人诟病。且不知他底细如何,可带了病晦之气,你便敢叫他留下,如此滥善,该罚。”
天玑语气略显严肃,那小厮面色一变,立刻跪下以头抢地道:
“是奴愚笨,奴有错,还请夫人责罚!”
天玑叹气,给初韵使了个眼色,初韵便唤那小厮起身。天玑叹道:
“既然已施善心,何不助人到底?你既知他疲累,何不赠他席卷?知他口渴,何不知他亦会腹饥?善而不善,有时候,反倒会招人记恨。”
那小厮一时不知天玑是何意,左右为难,天玑便道:
“请他进来歇歇脚,为他备些吃食,问问他可有什么难处,能帮则帮。”
“是。”
小厮转身去准备,天玑则带着初韵朝外走去,方下阶梯,便听见一如清泉般悦耳的声音道:
“多谢夫人美意,能得方寸之地歇脚,再得碗水润喉,小道已是万分感谢。”
天玑驻足,循声看去,只见石狮下坐了个高瘦的白袍道人,屈着一条腿,揣着两只手,白袍沾满灰黑,手面却很干净,束着一把高马尾,用两根细长的竹枝固定一枚发黑的银发冠。只是这道人眼上缠着块粗布条,遮住了他的眼,可他却面朝天玑,咧着嘴笑着。
天玑盯了他许久,好奇之心顿生,她迟疑地问道:
“你能听见我方才说什么了?”
“有耳便可听。”道人回答道。
“这不一样,你的耳力简直,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