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常常吃顿饭而已。
不想才一到食堂,仨大人立时就发现,仨孩子生活上异于旁人的精致来。
上车时,除过一个装换洗衣物的军绿大包,仨孩子还各背一个帆布小包。
少见的双肩背样式。
当时只觉式样精致,用料扎实,做工考究,并没往其它方面想,去食堂的时候,易招娣提上了自个儿那个小包。
到食堂一打开,立时惊呆仨大人。
三套老竹根精磨套碗。每套各有仨碗,有底有盖,不大不小,严丝合缝。不用时叠一起,长圆柱形,外观像小饭筒,外套布袋,一提就走,方便得很。上面当做盒盖的碗内,内扣竹筷竹勺,不长不短,稳稳当当,精致得很。
另有三套瞧着短些、细些的。
拧开一看,居然是茶杯。
装水拧紧,竟不漏的。
其它都是手臂粗细,模样一般,同样精致,却刻有不同字样的竹筒三五。
拧开一看,茶叶、调料、肉松、奶粉、麦乳、油茶……哎呀妈呀,没脸活。
只茶叶都有好几种,有粉有叶,味各不同,但同样的香气扑鼻,馋人。
仨大人齐齐捂脸。
别说胡三元,连县剧团俩当家台柱子胡彩香、米兰也算上,和这仨孩子一比,生活上都算糙老爷们儿,没法比。
就这……还是农村孩子?
城里娃也没他们活得滋润、精致。
“哪来的?”齐声问。
“四狗哥做的呀。”易招娣理所当然道,“四狗哥本事可大咧,啥都会做。”
“那这些吃的、喝的呢?”
“四狗哥做的呀,哦,麦乳、奶粉是买的,四狗哥说,做起太麻烦。”招娣边说,边贡献出其中一套竹碗沏茶。
“我喝油茶。”
“我也是。”
“俺也一样。”
其实想喝麦乳、奶粉来着,但那是孩子的东西,不好意思抢,再说也能买得到,喝茶还早,调味料、肉松待会儿吃饭时冲碗里就好,剩下就油茶实惠。
解馋、扛饿、养人。
里面有各种果干,闻着似乎还是板栗味儿的,少见得很,既然四狗子自己会做,那就还能做,喝点也不用心疼。
所以,哪怕舍下脸皮,也要尝尝。
四狗哥闻言,小脸儿直抽抽。
茶叶是山茶,自己炒制的,用料也就是酸枣、各种叶果根茎等,不稀罕。
九岩沟周边山里,有的是。
油茶可就麻烦了,不说收集材料,也不说把各种果子焙干碾碎,只板栗磨粉炒制,就够麻烦了,每次都得半天。
姐妹俩嘴又馋,油茶消耗最大。
且主料还是白糖呢,好贵的。
等姐姐易来娣打饭回来,几个人已经美滋滋喝上了,伸手揪沈四狗耳朵。
“可着我一人使唤是吧,没眼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