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医道革新,护万民之安康兼情丝初绕

杨英豪在推动文化交融一事上取得了斐然成效,让大明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又一重要方面——医道。在这个时代,医疗水平有限,诸多疾病一旦染上,百姓往往只能听天由命,杨英豪决心革新医道,为大明万民的安康谋福祉,而就在这忙碌的过程中,一段感情线也悄然在他身边展开。

杨英豪先是在王府中召集了京城以及各地有名的医者,众人齐聚一堂,虽不知钰王殿下此番召集所为何事,但都一脸恭敬地等候着。杨英豪看着这些或白发苍苍或正当壮年的医者,拱手说道:“诸位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本王钦佩不已。然如今我大明医道虽有可取之处,却也存在诸多局限,疫病一来,百姓受苦,伤者难愈,本王想与诸位一同商讨如何革新医道,提升我大明的医疗水平,还望诸位畅所欲言。”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捋着胡须站了出来,说道:“殿下,如今我等治病多依古方,虽传承已久,可有些病症确实棘手,用药后见效缓慢,或是难以根治。且这医书典籍繁杂,各有说法,有时反倒让医者难以抉择呀。”

杨英豪微微点头,回应道:“正是如此,本王觉得咱们当先整理医书典籍,去芜存菁,编订出一套更为系统、实用的医书,也好让后来的医者能有更清晰准确的参照。再者,对于药材的种植、炮制以及病症的诊断等方面,皆可探索新的方法。”

众人听后,觉得有理,便纷纷附和。随后,杨英豪组织了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医者,成立了一个医书编订小组,开始对各类医书进行梳理。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诸多医书年代久远,版本不一,其中不乏相互矛盾或是晦涩难懂之处。

但编订小组的医者们不畏艰难,逐字逐句地核对、甄别,参考大量的病例记录,把那些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药方、疗法整理出来,同时摒弃一些没有根据的说法。杨英豪也时常前去查看进度,与他们一同探讨一些疑难之处,凭借自己所知晓的现代医学常识,给予一些思路和启发。

就在杨英豪某次前往医书编订之处查看时,在庭院中不小心与一位抱着医书的女子撞了个满怀。那女子手中的书卷散落一地,她急忙蹲下身去捡,神色间满是慌张,嘴里还念叨着:“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冲撞了钰王殿下,又弄乱了书卷。”

杨英豪赶忙也蹲下身子帮忙捡书,一边捡一边笑着说:“姑娘莫慌,是本王走得急了,没注意看路,倒是该本王向姑娘赔不是才是。”

待捡起书后,杨英豪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女子,只见她眉如远黛,眸若星辰,虽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却难掩那淡雅的气质。女子微微福了福身,说道:“殿下恕罪,小女子名叫林婉清,是随家父来此处帮忙整理医书的,今日莽撞了。”

杨英豪一听,心中对这温婉又知书达理的女子多了几分好感,说道:“原来林姑娘也是为这医书编订之事出力,倒是辛苦姑娘了,不知令尊是哪位医者呀?”

林婉清抬起头,看着杨英豪,轻声说道:“家父乃是林正轩,在京城行医多年,略有薄名,此次受殿下之邀,便带着小女子一同前来了。”

杨英豪知晓林正轩,是位医术颇为精湛的医者,当下便对林婉清更多了几分敬意,说道:“原来林姑娘出身医学世家,难怪这般用心,本王还要多谢姑娘与令尊为医道革新所做的贡献呢。”

自那之后,杨英豪在这医书编订之地便时常能见到林婉清的身影,有时是在细心地抄写医方,有时是在和医者们探讨病症,那认真专注的模样,不知不觉间就印在了杨英豪的心里。

而林婉清,起初面对杨英豪还有些羞涩和紧张,可相处久了,也发现这位钰王殿下没有丝毫架子,一心只为提升大明的医道水平,心中对他亦是钦佩有加,情愫也在心底慢慢滋生。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套名为《大明医鉴》的医书初稿终于完成了。这部医书涵盖了常见病症的症状、诊断之法以及对应的药方,还详细记录了药材的特性、炮制步骤等内容,条理清晰,实用性极强。杨英豪又请了几位当世名医对初稿进行审核完善,待一切妥当后,安排人将其刊印,分发到各地的医馆以及学府之中,供医者和学子们学习研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