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府那边刚热闹完过大年,凤姐儿因为年里头忙里忙外累得够呛,没注意休息,结果不小心小产了,这下子不能管事儿了,每天得让两三个大夫轮流给她开药调理。凤姐儿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就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里一有啥子想法,就让平儿去跟王夫人说。别人再怎么劝,她就是不听。王夫人感觉像是没了左膀右臂,一个人哪有那么多精力啊?所以家里一有大事,她就自己拿主意,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交给李纨暂时管着。李纨那人啊,重德不重才,底下的人就有点无法无天了。王夫人就让探春帮忙看着李纨,说好了一个月后,等凤姐身子养好了,再让她接管。

没想到凤姐身体底子不行,年纪轻轻又不知道照顾自己,成天争强斗胜,心力交瘁,结果虽然是小月子,身体却虚得不行。一个月后,又来了个下红症。她不愿意说出来,但大家一看她脸色黄黄的,人都瘦了,就知道她没调养好。王夫人只让她好好吃药,别再操心了。凤姐自己也怕弄出大问题,让人笑话,就想着偷偷地养养,巴不得一下子就能恢复到以前。结果,药吃了,调养了,一直到第三个月,才慢慢地恢复过来,下红也慢慢停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

王夫人一看这情况,探春和李纨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园子里人又多,生怕照顾不过来,就特别把宝钗叫过来,让她处处留神。她还特意叮嘱宝钗:“那些老太婆们靠不住,有空就喝酒打牌,白天睡觉,晚上还打牌,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凤丫头不在,他们心里也没了顾忌。好孩子,你一向稳重可靠,你那些弟弟妹妹又小,我忙得也没空,你得多辛苦两天,替我照看一下。有什么没想到的你就告诉我,别等到老太太问起来我答不上话。那些不听话的你就直接批评,他们要是不听你就来告诉我。可别等到出了大事才来解决。”宝钗听了,也只能答应下来。

春天这会儿,黛玉又咳嗽上了,湘云也因为天气变化,病在蘅芜院里,药不离口。探春和李纨住得近,最近一起工作,跟往年不一样,来来回回的人也不方便。她们俩一商量,决定每天早上都去园子门口南边那个三间小花厅集合办公,吃完早饭后,到中午才回去。这三间厅本来是给省亲时那些太监们准备的,省亲完了就用不着了,平时就婆子们守夜。现在天气暖和了,稍微布置一下就能用。厅里还有个匾,写着“辅仁谕德”四个字,家里人都习惯叫它“议事厅儿”。现在她们俩每天早上准时到那儿,中午才散,那些跑腿的媳妇们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大伙儿一开始听说李纨要独挡一面,心里都偷偷乐开了花,毕竟李纨向来是个心善、手松、从不罚人的好家伙,比凤姐儿好糊弄多了。再加上来了个探春,大家心想,不过是个没出过门的年轻小姐,平时看着也挺随和淡定的,所以都没怎么当回事,比起凤姐儿那会儿,都懒散多了。没想到,才过了三四天,处理了几件事,大家渐渐发现探春的细致程度不输给凤姐儿,只是说话温柔、性格平和罢了。

正巧这段时间,王公侯伯这些世袭官员家里,不是升官就是降职,要么婚丧嫁娶的,王夫人忙得脚不沾地,家里头也没人管。于是,李纨和探春就每天在客厅坐着,宝钗就在上房监督,等到王夫人回来才休息。晚上没事做针线活的时候,她们还会坐轿子,带着园子里值夜的人转一圈。这么一来,大家反而觉得比凤姐儿掌权时还要小心谨慎。

这下子,家里的仆人们都私下里抱怨开了,都说:“好容易凤姐儿那个‘巡海夜叉’倒下了,又来了三个‘镇山太岁’,现在连夜里偷着喝喝酒、玩一玩的功夫都没了!”

这天,王夫人正要去锦乡侯府参加宴会,李纨和探春早就打扮好,等她出门后,就回到厅里坐下。她们刚喝上茶,吴新登的媳妇就进来了,说:“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昨天出了事,已经跟老太太和太太说过,她们知道了,让回来告诉姑娘。”说完,她就静静地站在一边,不再说话。那时候,来汇报的人挺多,都在打听她们俩处理事情的情况。如果办得好,大家就会敬畏她们;如果有点小瑕疵,不仅不会敬畏,出门后还会编出笑话来取笑她们。吴新登的媳妇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如果是凤姐在场,她早就献殷勤了,会提出很多建议,找出很多旧例,让凤姐选择执行;但现在她看李纨老实,探春又年轻,所以只说了这一句话,想看看她们俩有什么想法。探春就问李纨,李纨想了一下,说:“前些日子袭人的妈妈去世了,听说给了四十两赏银,这次也给她四十两吧。”吴新登的媳妇听了,忙说“好的”,拿起对牌就要走。探春叫住她:“你回来一下。”吴新登的媳妇只好回来。探春说:“你先别急着领赏银。我有个问题问你:以前老太太屋里那几个老姨奶奶,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赏银有区别吗?家里的死了人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赏多少?你给我们说说。”这一问,吴新登的媳妇就蒙了,忙笑着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敢争啊?”探春笑道:“这话说得太离谱了。我觉得赏一百两还好呢!如果不按规矩来,不但你们会笑话,明天还不好向凤姐交代。”吴新登的媳妇笑着说:“既然这样,我回去查查旧账;现在确实记不得了。”探春笑道:“你办了这么多年事,还记不得,还来考我们?你平时回凤姐,也是现查吗?如果有这个道理,凤姐就不算严厉,而是太宽容了。还不快去把旧账找来给我看!再晚一天,不是你们粗心,倒像是我们没有主意了。”吴新登的媳妇脸都红了,忙转身出去。其他媳妇们都在那边吐舌头。

这时,吴家的人把旧账本拿来了。探春一看,两家内部的人都给过二十四两,两家外头的则分别给过四十两。还有俩外头的,一个给过一百两,一个给过六十两。这两笔钱后面都有故事呢:一个是因为要跨省搬家,把父母的遗体运过来,所以额外给了六十两;另一个是因为要买块墓地,所以额外给了二十两。探春看完就递给李纨,说:“先给他二十两,账本咱们留着慢慢研究。”然后吴新登家的人就走了。

赵姨娘突然闯了进来,李纨和探春赶紧招呼她坐下。赵姨娘一屁股坐下就开腔:“这屋子里的人把我踩在脚底下也就算了,姑娘你可得好好想想,得给我出口气啊!”一边说,一边眼泪鼻涕就跟着出来了。探春赶紧说道“姨娘这话是冲谁说的呀?我怎么有点蒙圈呢。谁敢踢姨娘的头?快告诉我,我帮姨娘找回场子!”赵姨娘叹了口气:“姑娘这不是明摆着踢我嘛,我还能找谁说理去?”探春一听,赶紧站起来解释:“我哪敢啊,姨娘。”李纨赶紧起身,一个劲儿地劝解。赵姨娘说:“哎,你们都坐下,听我唠叨两句。我在这个家里,就像熬油一样熬了大半辈子,还拉扯着你兄弟,现在连个袭人都不如了,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啊?你也是,脸都没地儿搁了,更别提我了。”探春笑着调侃:“哈,原来是这样,我说我哪敢违法乱纪啊。”说着,她就大大咧咧地坐下,拿起账本给姨娘看,一边翻一边读给她听,然后又继续说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老规矩,大家都得遵守,难道就我得改?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事,将来环儿娶了外头的,肯定也会像袭人一样。这压根儿就不是争谁大谁小的问题,跟面子不面子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不过是太太的奴才,我可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如果说办得不错,那是我沾了祖宗的光、太太的光;如果说办得不公平,那只能说她不明是非,不知好歹,那就让她去抱怨吧。太太连房子都赏给别人了,我有什么好意思的?就算一文不赏,我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依我看,太太不在家,姨娘你就安安静静的养神吧,何苦要这么操劳?太太那么心疼我,可姨娘你总是找麻烦,让太太几次都寒了心。我要是个男人,能出去闯荡,早就走了,去闯出一番事业来,那会儿就有说法了。可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话都不能乱说。太太心里明白着呢,现在看重我,才让我管家。我还没做一件好事,姨娘你倒先来挑剔我。要是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让我管家了,那才真是丢脸呢!姨娘你也没脸!说着说着,就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赵姨娘没词儿了对付,就嘟囔起来:“太太那么疼你,你也该多照顾照顾我们。你光知道巴结太太,就把我们给忘了!”探春一听就急了:“我咋可能忘了呢?我咋照顾你们啊?这事儿得问他们自己。哪个主人不喜欢能干的人?哪个好人需要别人来照顾啊?”李纨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劝:“姨娘别生气,也不能怪姑娘。她心里是想帮忙的,就是嘴上说不出来。”探春更急了:“大嫂子你也拎不清!我帮谁啊?哪家姑娘会去帮奴才啊?他们的好坏,你们心里没数吗?跟我有啥关系?”赵姨娘气得直嚷:“谁让你去帮别人了?你又不当家,我本来也懒得理你。现在你说了算,你说了就算!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太太会不答应你?太太本来是好人,都是你们这些人尖酸刻薄!太太的恩情可惜没地方使!姑娘你放心,这钱不用你出,我等着你以后额外照顾赵家呢!你现在翅膀没硬就忘了本,只想往上爬。”探春都没听完,气得脸色发白,呼吸急促,眼泪汪汪地哭起来:“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就是大官了!怎么又冒出来一个舅舅?我一直按规矩尊敬他们,怎么就冒出来这么多亲戚!既然这么说,为什么环儿出去,赵国基还要站起来?还要跟他上学?怎么不摆出舅舅的架子?真是的,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非得隔三差五找个理由闹腾一番,生怕别人不知道,故意显摆显摆!也不知道是哪个给哪个丢脸!幸亏我还清醒,要是一时冲动不懂规矩的,早就气炸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