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回到府中,即刻召集了亲信幕僚,密议起草废黜皇帝司马奕的诏书事宜。书房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而紧张,每个人都深知这份诏书的分量。

桓温亲自执笔,笔尖饱蘸浓墨,一旁的郗超也在构思着。

“昔者帝王御宇,必以德才兼茂者居之,以安邦国,抚万民。今观皇帝司马奕,虽承天命,然其才德不足以驭宇内,治乱未能平,民心未得安。今治道未彰,德行不修,致使朝纲不振,民心离散。流言四起,众议汹汹,皆言皇帝失德,难以再继大统。夫国家之根本,在于社稷之安;社稷之安,系于君德之纯。今皇帝失德,已非一日,若再守其位,恐国将不国,民将不宁。

故依祖宗成法,顺天应人,行废立之大事,以安社稷,以慰民心。”

写到这里,桓温停笔,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见他们皆面露肃穆之色。郗超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喉咙继续道:“兹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即日起迁居别宫,不得干预朝政。另立琅琊王司马昱,世胄之英,德才兼备,威望素着,即皇帝位,以承天命,抚安四方。望其能秉持天命,敬天爱民,使上下交泰,万物畅通,以续我大晋之万年基业。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自诏书颁行之日起,百官士民,皆当恪守新命,共襄盛举,以保我大晋江山永固,社稷长春。违者,必依国法严惩不贷。钦此!”

诏书写毕,桓温放下笔,凝视着这份即将改变国家命运的文书,心中既有如释重负之感,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深知,这份诏书的发布,将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一次深刻干预。

随后,桓温命人将诏书密封,并派遣心腹快马加鞭送往皇宫,呈交褚太后审阅。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准备废立大典的相关事宜,确保一切顺利进行,不留任何后患。

桓温还是有顾虑的,他怕褚太后突然反悔,那么如此大好局面流失,他必须用武力成就了。

很快诏书加盖太后印玺,桓温松了口气,郗超大喜:“明公,大事可成也!”

诏书一下,朝野震动,后知后觉的王彪之等人慌忙入宫求见太后,废立皇帝是大事,桓温直接绕过他们,威逼太后直接下诏书。

宫门深锁,王彪之等人焦急等待,忽然王彪之突然想起了什么:“快,来人立即出城让冠军将军慕容德速速进宫护驾。”一旁谢安摇头道:“来不及了,桓温的军队已经包围四营了,驻扎石头城的刘波也是动作频频。”

太后端坐于凤椅之上,神色凝重,似已预料到他们的来意。王彪之等人跪拜行礼后,未及太后开口,便纷纷陈词,言及废立之事关乎国本,不可轻动,更不可由桓温一人擅决,应召集百官,共商大计,方显公正。

太后闻言,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桓温权势滔天,此次废立之举,实乃其一手操控,自己虽为太后,却也难以抗衡。然而,面对王彪之等人的忠言直谏,她又不禁动容,思及国家未来,百姓福祉,太后心中亦生犹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