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银印朱绶,秩中两千石,掌宗庙礼仪,有丞。

——《华夏格胡史集·南华卷·原百官公卿志》

-----------------

籍田,即天子征用民力耕作之田,位于凌京城南郊二十里。在二月初二这天,天子执鞭扶犁,亲耕籍田以求社稷民生,称“籍礼”或“籍田大典”。

籍礼并非年年有,通常只在民生大事发生后的次年举行,大原建朝以来仅有两次:一次在建宏元年,太祖齐绍元为缓解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摧残,借籍田大典颁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另一次在建宏七年,因前一年(建宏六年)涣江下游发生洪涝,导致入海口数县农田被淹,于是举行大典,以求弭患止灾。

今年的籍礼和前两次不同,不是因为灾祸,而是因为丰收。武康二年是中原地区十年难遇的丰年,各郡县正仓、义仓通通满库,百姓将家中囤不下的粮食运至常平仓售卖,以致于多地的常平仓都装不下了。常平仓满,物价没法平抑,像梁安、鲁平、桂同等郡,谷物市价较往年跌了近三成。

老天爷也是偏心,同样是在武康二年,中原这边是五谷丰登,粮食多到卖不上价,上原那边却是凶年饥岁,百姓只能以树皮草根为食。

典礼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行出正安门,向南郊而去。龙头是天子、三府九寺官员的车舆队,龙身是各府的中级官员,龙尾是随从及杂役人员,而巨龙的四个爪子则是随行的侍卫。此次大典朝廷总计调动了两千名侍卫,由内尉寺的三百名羽章营侍卫、卫尉寺七百名虎贲营侍卫、以及中尉寺的一千名南衙兵组成。

队伍行至南郊籍田,天子及众官员纷纷下车,等候典礼吉时。古礼称天子籍田达千亩之巨,左浩钧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他放眼望去,只见耕田广袤无边、与天际相接,且地块平整有序,以十亩为单位,切割成块。籍田令按照地块划分安排雇农耕作,下种的作物和农事作业也都严格定好,待到秋收,产出粮食一半进入国库,一半进入皇室内帑。

左浩钧好生羡慕,心想东岭要是也有这么漂亮的耕田该多好?遐想之际,耳边传来一个明亮的声音:“毅峰兄,是你吗?”

左浩钧抬眼看过去,一个熟悉的面容浮现在眼前。

“季棠!”他喜上眉梢,招呼道,“别来无恙啊。”

这个被他唤作“季棠”的男子叫刘世宁,是上原四大望族之一,彭阳刘氏的子弟。上原四大望族分别是朝风齐氏、彭阳刘氏、余清杨氏和陈陵党氏,合称“齐刘杨党”。其中彭阳刘氏与朝风齐氏世代通婚,绑定极深。刘世宁的母亲就姓齐,他的姑母刘贵妃则是齐硕华、齐硕检的生母,而他的姐姐和妹妹又分别嫁给了齐硕桢和齐硕桥,且都是正室。

有此等身份加持,刘世宁在朝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其朱红绣边的腰带便是最好的印证。朱色是秩比两千石至中两千石的官服配色,只有三府九寺的主官以及各郡的太守才有资格使用。

“哈哈,真的是你啊,毅峰兄!”刘世宁激动地拱起手,“哎呀,下官失礼,怎么能叫毅峰兄呢,应该叫东岭王才对。”

“那我也不能叫你季棠,该叫刘寺卿。”左浩钧从容接言。

“哪里哪里,你是兄长,叫季棠正好。”刘世宁打趣道。

这时旁边靠过来了几个人,或许是听到“东岭王”三个字,纷纷向左浩钧施礼。在刘世宁的介绍下,左浩钧认识了好几名秩阶不低的官员,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人多是中原地区的士族。他清晰地记得,建朝之初,朝内官员大多是上原籍的从龙功臣,如今为何却不见他们或其后辈的身影?

午时到,角号鸣,籍田大典正式开始。

朝南祭台三牲齐备,天子齐硕桢头戴冕冠、身着青黑玄衣和赤红下裳,缓缓登上祭台。在百官的注视下,他点燃香烛,鞠躬敬拜。随后,百官也齐跪叩拜。

三拜之后,太常杨知彦领声高呼:“吾皇敬天,扶犁亲耕,东风浩荡,五谷丰登!”

台下百官齐声跟呼:“吾皇敬天,扶犁亲耕,东风浩荡,五谷丰登!”

左浩钧预想过无数种与齐硕桢重逢的场景,或是在猎场一同策马,或是在亭榭对坐煮茶,但从未想到是今天这般——对方站在高台之上,自己却随众人在下面跪着。仰望着这位儿时的玩伴、少时的同窗和昔日的同袍,即便知道君臣之分,他心中依然不是滋味。

敬天礼毕,大司农李沛走上祭台,献上系有绶带的扎鞭。齐硕桢接过扎鞭,走向祭台正前方的田块,扶犁亲耕。古礼规定,天子耕完三分地后将扎鞭交于藩王代表,藩王代表耕完五分地后将扎鞭交于丞相,丞相耕完七分地后将扎鞭交于籍田令,最后由籍田令携雇农耕完余下部分。然而如今不再恪循古礼,耕完三分地后,齐硕桢便将扎鞭交于籍田令,由籍田令带领雇农耕完余下的九亩七分。

耕礼结束后,各府、寺、监以及京兆郡的官员开始向天子敬献籍田贺礼。这个环节也属于古礼规定,贺礼不讲贵重,讲究应景吉利。百官所献的也多是精致的凡物,譬如由五谷穗扎成的草篮、展现丰收的绘画、歌功颂德的贺表文帖等等,只有大鸿胪郭璧的献礼有些奇怪,乃一封官函。

看着内侍呈上来的官函,齐硕桢没有去接,而是先问郭璧:“郭卿,这是何物?”

郭璧躬身回答:“禀陛下,这是上原递来的,于日前送至鸿胪寺。”

“上原递来的?”齐硕桢奇道,“所谓何事啊,难不成是给籍礼的贺表?”

郭璧高声大呼:“上原大旱,十县受灾,此官函是上原王亲笔书写的求援函。”

齐硕桢的表情立马严肃起来,吩咐那内侍:“薛顺,念!”

薛顺展开信函,拉高嗓门,一字一句地念道:

“臣弟上原国君、神威将军硕桥启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