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也是一桩奇案,起先我也不信,后来拜访我的一个同窗,他儿子就在识务中学当主任。说起洋教种种恶劣行径,他竟极力反驳,说洋教并非完全是坏的,于是他就讲了识务创始人慕罗娣的一些经历。”
“慕罗娣?是个洋人吗?”
“她还是女洋人。”
“女洋人?”满囤惊讶得瞪大眼珠子。
蔡先生一见他来了兴趣,当场微微一笑。关于慕罗娣的遭遇,的确是蔡先生想象不到,她的为人似乎跟他从周村接受的洋人形象完全不同。慕罗娣原是美国南浸信会一名教徒,她原本家境富有,在美国上过最好的学校,通晓多国语言,并且是美国南方最早的女硕士生之一。她在国内本来可以有一个优裕的生活,但是却选择到中国来,为着自己的信仰,和中国下层的人们一起分担贫穷饥饿。自光绪十三年来东莱县建立教会开始传教。
光绪二十七年,因看到当地教育落后,学子只能进私塾接受文科教育,她遂创立维新书院,并自任校长。东莱县维新书院,是胶东大地上第一个由西方列强办的洋学堂。翌年,维新书院改为识务学堂。直到五年后,到民国元年,又改为识务中学,并设初、高两级中学。
她初到东莱县城时,当时人见她金发碧眼,甚是恐怖,无人敢与她接近,她只好每天拿一盒糕饼,沿街向孩子们散发,希望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不想当地乡人见自己孩子接了洋人的东西,吓得无不色变,立刻夺过来扔了,以为洋人给东西是要毒死自己的孩子。
后来一个流浪的叫花子实在饿极了,试探着塞入嘴里大嚼,那些糕饼竟极其香甜,而且过后无事。自此县城里便开始传扬,这个金发碧眼西洋女人并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好人。
从此之后,她慢慢与当地人结下了情谊,并在创立教堂之后的十多年后,创办了学堂,以期当地的穷孩子能够得到教育的机会。有一年东莱县闹灾荒,她目睹当地人一个个饿死,请求差会拨付钱粮救灾,但差会也负债累累无力救济,连慕罗娣本人的薪酬也减了很多。
直到民国元年,又是一个大灾年,为了帮当地民众度过饥饿,她竟把自己全部薪水买了食物,与当地穷人分享,结果因为饥饿过甚,她本人瘦得皮包骨头,终于昏倒。后来其他传教士一齐合力将她送到美国的船上请她回国,船行至日本神户港时,慕罗娣因饥病严重,不幸去世。
“中华,你说,像她这样一个外国人所创办的学堂,到底可不可以去读书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