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结束时,天色已经暗下去了。
楚赵联军的士卒们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精神振奋地打扫着战场,本该充满悲伤的气氛中,诡异地夹杂着些许欢乐。
胜利固然令人喜悦,但最让他们心潮澎湃的,是对于秦军将军郑安平投降这件事的兴奋。
虽然郑安平实际上只是区区一个运粮将军,但是廉颇并不会如实告知下面的士卒们,但士卒们也不会起疑——在正面战场上率军冲锋的,不是将军还能是什么?
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遭!听说这位郑将军还是秦武安君白起的心腹,秦相范雎的好友,真正的大人物!
也难怪士卒会觉得新奇。
不同于敌军的兴奋,秦军营门紧闭,空气中莫名的压抑沉闷使得所有人都郁郁寡欢。
此战按记录战功的军法官的大致统计,大概斩杀敌军三万余,其实只比昨天那场突袭的斩获少了两万而已,在今天战场那种情况下,称得上是差强人意。
但是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郑安平自领的两万运粮兵只是添头,真正让秦军将领肉疼的,是被郑安平那个坑货带进沟里战死、投降的精锐,整整八万!
而且一名将领的投降带给普通士卒的震撼,远不是外人能想象的。
哪怕上溯到他们的大父、阿父,也没有听过这等事!
虽然将军们都在说那个郑安平只是个压粮将军而已,但是这种话却让普通秦军士卒们半信半疑——压粮将军怎么会出现在战场上?上将军疯了吗?
秦军将领、都尉们很是无奈,只得下令全军不得再讨论此事,但是秦人暴跌的士气短时间内肯定是回不来了。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上将军的身体。
据说看到郑安平投降,武安君怒火攻心,几欲呕血!这个消息只有他们少数几个人知道,将军密令军医入帐,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视若神明的上将军,此刻面色苍白地躺在榻上,解去犀甲兜鍪,白起也只不过是个须发花白的糟老头子而已。
军医已经离开了,帐内只他一人,静悄悄的,透着丝丝冷意。
郑安平投降之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白起不再去想,徒增烦恼。甚至那不知生死的八万大军在白起心里也淡去。
他在想的,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
郑安平是相国范雎亲自举荐给秦王的,秦王任命他为运粮将军可能也是想让这个人远离战场,安心在后方分润功劳,也算是给兢兢业业的相国一点奖励。
白起不喜欢郑安平。
不论是因为他的来历,还因为这个人在帐中面对诸将那副侃侃而谈指点江山的样子,很容易让他想起当年那个化名张禄的人。
故而白起见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便也让他参与了这场战争,死在战场上算他运气不好。
可谁能想到郑安平居然率军投降了!这会不会被外人看做是自己在表达对范雎的不满,故意坑害他?
武安君和应侯不和由来已久,这对秦国将相并没有像隔壁的赵国一样,传出什么美谈,大概这也符合秦王的心意。
前提是,两者的斗争在控制之内。
按秦律,秦将投降敌军,族诛,连坐。
范雎这位举主,恰好在连坐的范围内,按律当斩!
这绝不是大王能容许的!
白起大脑昏昏沉沉,思前想后,他有些费劲地从榻上爬了起来,做了一个将来让他后悔的决定。
他要写信给大王,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为应侯求情。
……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八天过去了。
楚赵联军继续施以疲军之际,以占据优势的人数日夜擂鼓,做出一副攻打的姿态,中间还夹杂了几次假戏真做,直接渡过丹水强攻秦营。
秦人疲于应付,士气更加低迷,而楚赵联军却越打越自信,人人请战,皆盼望早日将秦人赶回老家。
这一日,秦相范雎应秦王之命,风尘仆仆地走进位于河内的临时行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