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赚了点钱之后,杨帆的第一个想法当然是享受。

人嘛,好逸恶劳,有钱了不享受那赚钱干嘛?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当然得花了享受了才是最划算的。

但是,生而为人,属于自己的责任还是要担着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孝顺父母了。

所以,一想到在家种田的父母,杨帆立即就打消了享受的念头,然后开始想办法替父母减轻种田的负担,同时看能不能赚点钱。

回家前的一个星期,杨帆通过考察,看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个时期他们市里面有了割禾机的存在,那种适应南方小型水田的小型割禾机,有久保田的,也有沃德的。但是,他们黄江县的农民基本上还是用手来割稻谷,还是和以前一样靠自己的劳动力。

再回想一下前世的发展,直到2010年之后,整个黄江县包括他家附近,才开始了请割禾机割稻谷的习惯。

杨帆以前觉得请割禾机割稻谷理所当然,农民也是讨厌劳动,喜欢享受的。

但现在想想,往深了想想,其实也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

2006年才取消的农业税,之后的几年里,这边的农民才终于在实现了攒钱,并且有了一定的积蓄。

所以,到了2010年之后,有了积蓄的农民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吃苦受累了,开始解放自己,请割禾机来替代自己割稻谷。

当然,不是说2008年现在的他们就没有积蓄请割禾机替代自己,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接受新事物观念的问题。

直到割禾机的队伍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他们这边,他们亲眼见到了割禾机的威力,计算了自己动手和机械动手这两者哪个更划算,他们才改变了观念。

这一观念的转变,也让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发现了商机,也买了割禾机,自家的田割了之外,还开着去十里八乡赚钱。

别扯什么新闻联播里面可以看到割禾机,那只是在电视里。

农民,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都是精明的,斤斤计较的那种精明。他们对于自己没有亲眼见过的新事物,特别涉及到钱的,都是很难去接受的,或者会自我想象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的不接受找解释。

杨帆是有底气的,哪怕他现在赚到的钱都亏了,他也敢于去做自己两世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考察了两三天之后他立即就行动了起来。

先去了市里买机子,然后再通过商家找会开机子的人,接着就回到了家中开始行动。

现在看,虽然提前了两年,但他的决定依旧获得了成功。

有了他家第一个吃螃蟹,其它家根本坐不住,纷纷主动找上来求合作。

“五百一十亩,每亩一百块,这里就是五万一,按五天时间来计算,扣除人工七千块,再扣除油钱、折旧费,了不起一万块,我也可以赚三万四~”

吃饭的时候,杨帆大概算了一下,松了口气之余也是高兴不已。

五天赚三万四,这可比摆摊维修手机要强多了。

这里,杨帆也是耍了个小花招,没有公开机子是自家的,而是假装请的肖老板。

他相信,只要他公开了,其他家可能根本不会过来请,哪怕请了,也是说着各种理由要他便宜点。

但凡操作不好,到时候就是翻脸吵架。

怕兄弟过得不好,又怕兄弟开路虎!

这是人之常态,左邻右舍的、同村的,那就更加恶劣一点了。

前世的时候,杨帆在工作刚开始的那几年中经常出现这种事情,他的同事、也包括他自己,没少吃亏挨批,所以后面他就学乖了,干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着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了自己,事情才能去办。

不过,杨帆也知道这种生意也就只能做今年这一次。

不用到明年,只是下半年,这边肯定一堆割禾机过来,从外地来的,或者是这边那些头脑聪明、敢想敢干的人买的。

但没关系,他只赚这一波。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猜测,在随后的几天,随着肖老板在这边哼哧哼哧的割稻谷,附近村子的人听到了消息,也纷纷跑了过来请肖老板过去帮他们村割,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了,然后没几天杨帆便听到了不少人的议论。

“一亩一百块,十亩就是一千,一百亩就是一万,割个一千亩就是十万了,这成本就回来了,这生意做得啊。”

“这机子不何止十万一台吧?”

“十几万吧,差不多~”

“要不我们也去定一台?”

“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