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都留守权德舆家中书房内,一群人正围在大唐疆域图前指手画脚。

权德舆家中藏书琳琅满目,李怡在书架上放上一本《诗经》、又拿下一本《论语》翻开,册子的前面空白处则是由权德舆标记的哪日翻看的《论语》心得。

李怡转头看向那位须发皆可见斑白的老头子,根据李怡的随从裴安提过一嘴,眼前的这位老宰相竟然是个神童,四岁能诗。

据李怡所知,老丞相两年前因为淮西用兵,立于夹缝之中,甘愿自罢丞相。父皇无奈,只得罢相让他来到东都做留守。

老丞相权德舆负手而立,声音有些沙哑的道:“河阴漕院被烧损,叛贼一个未抓到,这次叛贼计划得逞,叛贼不会对皇城粮仓就此善罢甘休。”

“文公,末将怕下一步叛贼会烧杭州到东都的运粮船。”

一位身材魁梧、鼻梁高挺、额头饱满、眼中带光的男子身着白色便衣指着京杭大运河的水路铿锵有力的嗓音说道。

李怡在对面定睛一看,这位是跟他们一起上老君山的李愬将军。

前些日十皇姐与裴安的马赶上他时都称呼他为李将军。具体叫什么他还不知晓。

“直元,你猜测的很有可能。下个月苏杭两州的稻谷就成熟,一些先割打的稻谷就会从河道运来。”

“嗯。”

众人纷纷点头异同声的同意直元的看法,李怡一听也放回手中的《论语》凑过身子从老丞相腋窝下钻到地图面前。

李怡也在李愬那换了一身便衣一起来到权德舆家。

李怡没有什么皇子架子,跟在李愬后面就进了权德舆家中。

老丞相从未见过李愬的家人,以为眼前的李怡是李愬的小儿。

老丞相还特意摸了摸李怡的小脑袋。

“还请文公上一篇奏折禀明圣上。缺粮如断命。若是叛贼再烧一次粮谷,莫说京师一百万大唐子民,就是洛阳也可能粮价暴涨,本来就揭不开锅的贫寒百姓家便会饿死。”

其他人包括李文悦都一起拱手让老丞相办理此事。

“元直,还有诸将军请放心,我现在就写好明日让驿站送去京师。檀儿,研墨。”

“遵命,阿郎。”

名为檀儿的小女孩立即在书桌前研墨并铺开宣纸。

“李将军,蔡州在何处?”

“在这。”

李愬将手指挪到蔡州的位置,众将士一眼边看出,蔡州之地,刚好在隋唐大运河的中间。

李怡在之前的那个世界读过一篇《李愬雪夜袭蔡州》。

李怡记得里面的两个主角吴元济、李愬。

现在吴元济已经叛变,众将领都称呼李怡眼前的李愬为李将军。

位比李愬高的文官,或与他走得更近的武将都称呼李愬为元直。

李怡在京师时让夫子裴度找一个叫李愬的将军。

李怡曾透露过只有这位名为李愬的将军才能干翻吴元济。

裴度也是半信半疑厚着脸皮去找兵部、户部查找一名叫李愬的将军。

有野史记载西汉末年,王莽当时也在疯狂的找一个叫刘秀的男子杀掉。

天下叫刘秀的男子几乎被他砍得不敢叫刘秀。

后来东汉复国皇帝光武大帝就叫刘秀!

大唐十五道三百六十州,裴度想在这些将领名单中找到,那简直如大海捞针。

被刺杀的前夕,裴度终于在翻户部李姓族谱中发现了这个极为耀眼的名字。

李愬,前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孙、太尉李晟第八子,在老丞相东都留守权德舆下面做洛阳守将。

“虎父无犬子!”

看到这出身将门世家的名字,裴度将他找的大唐其它道州的几十个名为李愬的名字一笔划去。

正当六月初三,裴度写着一个向皇上要李愬的册子遇刺于马上。

那本册子随他落地时掉入水坑之中泡坏,砍到脑袋却没有摔坏脑袋的裴度依然记得那么一个人。

此时微弱的灯光照耀着李愬。李怡一眼看去,此人智勇双全。从刚才的局势到他一下子将手指挪到蔡州的位置。

“皇子为何三百六十州,为何独对蔡州感兴趣。”

裴安有些疑惑的说着,那个位置众将领都已看出来,若是叛贼烧粮草,那么此地将是首选。

李愬撇头看了一眼李怡,眼前的这位小皇子怎么就独对蔡州感兴趣。

太子殿下中午离开洛阳时特意让李愬帮忙看一下这位小家伙。

李定安公主殿下迟迟没回来皇宫他也只得将李怡带着走。

“众将士有所不知,这里便是叛贼吴元济的老巢。”

“原来如此。”

众将士也将目光看向了与他僵持的防线上。

李愬也向众将士说出他的看法。

若是此处被吴元济打开一个口子,那么相当于直接掐断大唐水运的喉咙。

万不可让吴元济控制京杭水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