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肯定是凤燕姐告诉你的。并且是我们在路上这段时间才通的电话,因为她也是上午才知道的。”

“房间选好了吗?睡楼上还是楼下?”

“睡下面,床都铺好了。”

“你们买菜没有?自己煮还是出去吃?”兰子问江永红。

“凤迪姐说去她们家吃,家里煮起饭菜等我们。”江永红说。

“有开水没得?有我就先洗头洗澡,洗完了才去凤迪姐家。”兰子问道

“有,有,我们已经洗过了,还给你俩留了十瓶,够用了。”戈玉婷答道。

于是,江沁兰开始洗头洗澡,吴尚荣则在花园里种植人参……

下午六点,几个人搭班车来到周凤迪家。

几个人一到,周老太就吩咐厨师炒菜,马上开饭。

吃饭的时候,周掌柜问吴尚荣:“听志忠说吴小哥要买带院子的老式住房,不知是真是假?”

“真的,因为我们那些地方教育太落后,我想给叔叔和舅舅他们每家买一套,让他们今后把小朋友些带到省城来读书。”

“现在国家正在逐步走向正轨,我那些弟弟妹妹必须要有知识文化才有出路。”

“吴小哥看得真远,我家志忠现在都没有你这种远见卓识。对了,不知你对那种大院子感不感兴趣?”周掌柜问道。

“大院?好大的院子吗?”

周老板说,外面的一个院子是一栋二楼一底的老式楼房,每层十个房间。

带单独的厨房、洗澡间和厕所,以及一座独立的供原来主人住的小洋楼式的别墅。

里面的院子更大,三栋三楼一底的楼房,每层十五个房间,也有洗澡间、厕所等设施。

整个院子原来称为白家大院,是用来开烟馆的。

临解放时,贱卖给了纱厂的汤老板。所以,后来又称为汤家大院。

五一年,在政府的鼓励下,汤老板在那里开了个旅馆,纱厂全部赠送给了国家。

动乱年月,有人说那里是资本家的财产,被闹派系的人没收。后来有关部门分配给单身职工做宿舍楼,楼下没用完的房间成了俱乐部。

动乱结束后,那个年代的许多错误做法都不是组织和政府的本意,逐步得到了纠正。汤老板也想把自己的房产收回,就打电话给外地工作的子女。

汤老板的大儿子是北京某个大学的著名教授,五月份把这件事情反映到最高层,上头非常重视,说汤老板是爱国商人,抗战时期通过地方组织曾资助根据地三万大洋。

解放初期,又主动把纱厂献给政府,剩下的房产是合法资产,命令省府限期退还。

七月份市政府才将职工搬迁完,把破损的地方修复了一番,原来的老瓦换了一批新的小青瓦。

上个月就将房子交还给了汤老板。

汤老板夫妇现在已经七十余岁了,二子一女皆在外地工作,偌大的房产他们留着也没有用。

就想把前后两个院子全部卖了。但他的房间太多,地势太宽,缺房子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嫌那里买来没有大用途。

因为后来改了街道后,那里已经不当街了,像刘星宇家,柳如风家,他们周家,汤老板都来问过,没有哪一家愿意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