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批了祠堂旁边的一块地建学堂,说是祠堂里的先祖们听到朗朗读书声也会觉得欣慰。
消息一放出去,村里的百姓都高兴坏了。
百姓读书多难啊,附近的几个村子,没有一个建了村学的,村里的孩子想要读书,只能到县城的书院,衣食住行都在里面,花销很大。
现在全村也只有三个孩子开了蒙,继续上学的一个没有。
村里的孩子每天皮猴子一样到处跑,上树捉鸟,下河抓鱼,农人忙碌,没办法专门盯着,各种祸都不少闯,各种事也不少出。
不说别的,每年夏天河里溺水的都得两三个。
村里最年轻的读书人就是何光祖了,虽然只是个童生。
要不是他家眼光高,一定要那长得好看家里又有钱的,哪怕他那父母再荒唐,也早就被抢破头了。
大家也羡慕,也想自己的孩子能读书科考,光宗耀祖。
得知村里要建村学,一个个都积极的很,自发的就干起来了。
何依依专门调了个店里的管事来负责账目采买一应事务。
建造的用料选的都是中上层的,不是顶顶好,但在村里也是顶级了。
除了瓦工、木工等手艺人,出力的都是村里来帮忙的,人员并不固定,也不要工钱,但大家干的都很卖力。
何依依得知这样的情况,便交代管事这边工地包饭,而且要每餐有肉,吃的饱也吃的好。
主要是担心两边同时开工,给何依依家做工却有工钱,时间长了会打击大家给村里出力的积极性。
果然,提供了饭食之后,大伙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偷奸耍滑想来混饭吃的,都不用管事出手,乡亲们合伙就打发了。
学堂还没建起来,宋澜一家在村里的声望已经越来越高。
何依依家这边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跟村长去县里办地契的时候,村长做主又往西扩了扩,多划了一百多平。
买地的银子,除了要交给县衙的部分,其余的留着等学堂建成的时候给孩子们买桌椅。
何依依去县城里请了泥瓦匠,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傅,简单说一下要求就都给安排明白了。
由于村里路途遥远,搬搬抬抬的力气活便在村里请些青壮年,当然也都是按照市价给的工钱。
因为何依依一家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住,首先施工的是主宅旁边的作坊,等作坊建好,何依依他们先搬过去,再建主宅。
何依依还有城里的铺子要顾及,宋澜便扎在了工地里,亲自负责采买和监工。
其实他也不很懂,但是工匠和乡亲们都很好,一点点讲给宋澜听,宋澜学的很快。
施工进度也很快,这是何依依第一次亲眼见证基建狂魔的速度。
这么原始的工具和技巧,却能以这样的速度建造出这么坚固又美观的建筑,真的很令人敬佩。
每天何依依回来都要对着工地惊叹一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