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推行教育最大的阻碍不在朝堂,而是民间。王也虽然已经打算开始推行教育,但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其实他也没有太大把握,只能见招拆招了。

首先,资金的短缺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王也原本预计的经费在实际操作中远远不够,修建学堂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料和工匠,而聘请夫子也需要支付不菲的薪酬。

如今基本以家学为主,大部分在民间教学的夫子都是半吊子。而为了能更好的推行教育,王也不得不花大价钱去请那种比较有名望的先生。为了筹集资金,王也不得不四处奔走,向富商和贵族募捐,但其中不少人对教育之事并不热心,纷纷推诿拒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偶尔捐一点钱还能表达一下自己的善心,但建学堂这种大事,需要的钱不计其数,而且这种东西完全看不到回报,也难怪这些人会推诿了。

王也经历了这一下也是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教育的重要性的。他不得不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从商人身上来找突破口。

当然了,他并不是打算把所有的商人直接赶尽杀绝,这样除了能获得一笔钱财外并无其他好处,甚至可能引起国家动荡。

王也打算拍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工部这段时间的成果。比如肥皂,还是混有香味的肥皂。因为最基础的肥皂炼制方法并不难,此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也提了一嘴,没想到真有人给他弄出来了。

此外还有一个好东西,那就是瓷器。这个东西在后面的朝代远销海外,在国内也是很受欢迎。瓷器这个东西本来应该在东汉中后期猜正式形成。

那时的烧制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与商周的原始瓷相比胎体更坚硬致密,吸水率更小,釉层与瓷器胎体结合更加紧密,已经达到了现代意义上的“瓷器”的标准。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

不过现在嘛,很明显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如今工部内已经产出了质量较好,工艺比现在更高的瓷器,虽达不到后世那种瓷瓶质地细腻,胎体轻薄,敲击之声清脆悦耳的精品,但比之现在,已经能完全碾压了。

除了这些,还有纸张的销售以及制造方法,王也打算一并打包卖掉。

没办法,推行教育在前期就是一个无底洞,各方各面都需要大量钱财,如今只能尽力找补了。至于指望大司农来付钱,那肯定是不可能了,王也只能自己想办法。

于是王也派人放出了消息,顺便放了一小批样品出去。商人一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角色,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他们恐怕更宁愿冷眼旁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