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在太学院古老的石板路上,李清照跟随着她的堂哥李迥,迈入了这座久负盛名的学府。
李迥认真看了一下李清照的打扮,只见李清照照头戴黑色学士冠,身着青色长袍,袍摆随风轻扬,衣襟与袖口处的绣花细节彰显高雅的品味。
脚蹬黑色布鞋,步履稳健,整体散发着儒雅庄重的气质,跟太学的男生无异。
李清照跟着李迥进入太学院大门后,特别交待道:
“哥哥,我现在女扮男装,叫李清,不要叫错了。”
李迥又望了一眼这个淘气的妹妹,笑道:
“知道了,李清同学。”叫李清同学时,李迥还特别用了重音。
太学院作为帝国当时最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太学院不仅孕育了无数才子,更是各类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中心。
李清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她对于能够近距离感受这座学术殿堂的氛围感到无比兴奋。
李迥是太学内舍生,对太学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了如指掌。他微笑着看了看身旁的李清照,开始详细介绍起来。
“李清同学,你看,这是我们的藏书阁。”
李迥指着一座古朴而又庄严的建筑说道。藏书阁高大宏伟,木质结构散发着岁月的沉香。“这里收藏着天下至宝,各种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许多学者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尽览其中的万一。”
李清照望着那扇打开的大门,心中充满了向往。
接着,李迥带领她来到了讲堂。讲堂宽敞明亮,中间摆放着几排整齐的座椅,讲台设在前方,背后是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这里是学子们日常听讲的地方。
各学科的老师会在这里传授知识,讲授经典。”李迥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自豪。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学子们的住宿区。一排排整齐的屋舍,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正是潜心学问的好地方。
“妹妹,太学院的学子们不仅要学识渊博,更需修身养性。这里的环境,正适合他们静心研读。”
李迥又带她参观了学院的花园。
花园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小径曲折蜿蜒,中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学子们在研读之余,也会来这里散步,寻找灵感。”
最后,他们来到了学院的一处特别之地——论辩台,这里可以容纳几百人。
这个论辩台是为了鼓励学子们展开学术辩论而设,一些名家有时候也会来这里开讲座。
“在这里,我们经常举行论辩会,不同的学术观点在这里碰撞,擦出新的思想火花。”李迥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走了一圈,李清照对太学院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
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才华在这里发光发热。
李迥看着李清照若有所思的样子,微笑着道:“清照,太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思想交流、互相启迪的宝地。”
李清照望着堂哥,点了点头:“哥,谢谢你。”
就此以后,李清照和主仆两人出门都是男装打扮,由此,李清照就化名李清,开始进入太学院学习,除了初一和十五太学院放假外,都是风雨无阻地赶去太学旁听。
清晨的太学院,一片宁静而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校园。
晨曦初现,薄雾弥漫在青石小径上,映衬出宫墙上飞扬的红色旗帜。
学生们陆续从宿舍走出,穿着青色或黑色的学士服,步履匆匆朝着教学区域走去。
一到教学区,李清照便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大殿内,教室门敞开着,书生们在书案前认真研读经典文献。
墙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横匾,上面题着各种格言警句,激励着学子们勤奋好学。
李青会选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书桌上,映照出她专注的神情。她手中翻阅着古籍,时而抬头凝视远方,思考着书中的哲理。
窗外,校园里的梧桐树树影婆娑,几只知了在晨风中鸣叫,仿佛在为清晨的读书人增添一份宁静与美好。
课间,李清照走出教室,漫步在青石小径上。同学之间相遇,不管认不认识,见到都会友好点头致意。
李清照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喜悦,她期待着与这些学子们能有更多的交集,分享彼此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