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响彻的吹角声遍布整个皇宫,“咚、咚、咚!”

郑光惊醒,一抹脸颊,满是冷汗,

“扑通!”

门被推开,闯进来的是太监王承恩,“陛下,贼军寅时突然进攻,全城告急!”

“好……”

郑光虚弱地回应一声,扶着床架站起身穿甲,王承恩赶忙协助。看着寝宫中摇曳的烛火,他有些无力地喘息着,脑海中地庙的场景时隐时现。

当时,他正看着棺材愣神,肩膀上莫名多出一只惨白的手掌,大殿中一阵凄厉的过堂风,他转过头……

害怕使他的瞳孔急剧收缩,回忆像在那一格删除了般,任他怎么想,却只剩下无尽的恐惧。

之后,他记得自己是昏倒了,再醒来,又回到崇祯十七年。

‘史书记载,三月十九日,闯军进驻北京城。’

郑光索性把那段可怖的记忆暂且埋到深处,着手处理起眼前的事。

‘李自成选择今夜发动进攻,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闯军内部流言四起,拖延下去只会逐渐损耗士卒的战斗力,而且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政策,导致这支部队只能通过杀土豪、开粮仓维持后勤,没有持久作战的能力。

第二种猜测则比较玄乎,那就是历史的进程,不会受到郑光穿越的影响,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十九日,此日就是该进城的时候,哪怕此时的北京城固若金汤,在历史惯性的驱使下,闯军依旧会选择攻城。

“传兵部尚书,锦衣卫、禁军、以及内外各门指挥同知!”

阜成门的城门楼里,聚集了大大小小十七名军官大臣。郑光选择在这里作为会议场所,主要因为此门是李自成的主力所在处,今晚,他也会和将士在此一同守城。

“西直、德胜、广安三门,各加派禁军五百,另设大炮五门,箭矢一万、大石若干,归朕直属。东西便门、左右安门四门加派禁军三百,设大炮三门,箭矢五千、大石若干,广渠、朝阳、东直、安定四门,各加派禁军两百,设大炮两门,箭矢三千,大石若干,宣武、正阳、崇文三门俟命。”

“三千新兵城下预备,待紧要时候补,发布命令广告全城,助朕御敌,砖石柱砾,当拆则拆。”

“告诉他们,城守下后,朕为他们建新的,比之前还要好,不要怕打破那些瓶瓶罐罐!”

“得令!”

根据史书上对闯军兵力分布的记载,郑光把守军做了分配,至于那三千个新兵,则是他计划着日后收复失地、抵御建奴所用。

他们训练少、作战经验差,参与第一波守成无异于送死。等到最强烈的攻势过后,再让他们加入疲软的拉锯战中,在达到磨练血性目的同时,又可远远降低损耗。

正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兵士的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却更为重要。郑光清楚自己不具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实力,所以,他想培养出一支具有战略意义的精锐军队。

接到命令后,各同知与兵部尚书离开落实。郑光出了城门楼,在城墙上四处走动慰军,给出一种‘朕与诸位同在’的感觉。

阜成门的守备任务格外艰巨,此处聚集了李自成超过一半的军队,是闯军的主攻点,其他处则为佯攻,少有将领像‘平安格勒战役’的李云龙一般,四面出击。

为此,在阜成门上,除了原有的守成军外,他还另调来一千名禁军、二十门火炮,以及大部分的火铳,今夜成败,全在于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