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敲门声响起,一位身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应声而来,见到杨军又望向老五时,颇带不满地说:
"你们是没完了是吧?不就是那么点料子费用而已。
"
老五脸色沉下来,但仍以笑容应对,“李同志,您误会了,我不是为了要钱来的。”
随后,他回头指向身后的杨军解释道:“您不是要卖掉这里吗?我的这位朋友感兴趣来看看。”
那名叫李的同志诧异地望了杨军一眼,“买房的?”
杨军点头默认。
李同志见此情景,微微打开大门,放他们入内。
一踏进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照壁,墙上描绘着娇艳欲滴的牡丹图。
绕过照壁便直接步入内院,朱红的木质回廊、雕饰精细的门窗,无一不洋溢出富贵之感。
这真是内外截然不同的一番天地。
有了照壁阻隔,外部景象尽在门外,而内院却是另有一番洞天。
干枯的老树藤蔓缠绕,小径曲折,院落中心铺着光滑的石板路,四周是精致的花亭和水榭鱼塘。
甫一进入,杨军便被这座小四合院深深吸引。
总共三进院落——正房三间,厢房每边两间以及倒座三间,加上配套设施共十间,颇具规模。
院 还有数平方米的池塘,和主宅通过葡萄藤架相连,只是此刻冬日已深,藤蔓凋零,空挂着枯枝败叶。
这座小四合院与他的想象相符合,足以容纳一个家庭的居住。
四合院根据大小区分成三种:小型的四合院如"口"字型,大小适宜且房间不少;
中型四合院以"日"字型常见,有两个庭院布局,正房一般在北侧(通常是二进)有五间,东西两翼各配三个厢房,另外院墙将庭院划分为前后两部分,有月洞门相通。
至于大型四合院,又称作‘大宅’,采用"目"字型,南北各有五间主要房间,往往设计为复式四合院,并可分为东西两个主要院落,配备了马棚、仆役房等功能性区域。
杨军所处的南锣鼓巷那座正是大型的四合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多数中型与大型四合院都改做公用设施,部分如王府的四合院被改成了大家庭聚居的地方,众多普通人就居住在这其间。
石桌置于葡萄架下一角,上面放着茶具。
待李同志落座后,他从茶盘取下两个杯盖倒置的茶杯,满满斟上一杯,右手轻推示意两人共享。
---
(杨军却没有停下来品茶,他开始逐间细致参观。
其实房子本身尚可,除了年代久远稍显陈旧外,整个架构牢固而实用,特别是房间的格局,恰好是他欣赏的那种风格。
买这个四合院纯粹是出于对它的喜爱,并非期待百年后的资产增值,那样的乐趣太单薄,钱财在他眼中毫无价值。
四合院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拥有它就意味着体面,但直至房产证书落袋的那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丰饶与富足。
李林同样心急火燎地赶往港城,若非如此五块大洋不足以购得一处四合院。
但他并不计较,依旧是豪爽之人,乘坐杨军的马车返回四合院,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又提着大箱子出门了。
在出门前,似有所忆,他的眼睛一翻,望着杨军说:
“如果你愿意再给我一块大洋,兄弟我这就跟你分享有关这座房子的一个隐秘秘密。”
听这话,杨军愣住。
秘密吗?
他立即联想到死亡、幽灵或命案。
但李林见到杨军阴郁的脸色,赶忙解释:“杨兄弟,莫误会,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说的是——密室!”
听到“密室”,杨军心跳加快,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大洋递过去。
接过金条,李林含在口中轻轻咬了一口确认无异,随后放下行礼,带着杨军回到庭院内。
他们抵达石桌旁,李林屈膝低伏,两手紧紧抓住石头桌面,弯腿拼劲全力向左旋转。
只听见喀嚓一声。
厚重的石桌缓缓移动起来。
杨军兴奋地叫道:“动了!动了!”
尽管石桌面极为沉重,一个人操作显得艰难。
但杨军急忙帮忙,两人合力才得以推动桌子旋转。
然而,当桌子转到预定角度,却没有揭示如期待中的密室。
目睹杨军疑惑的模样,李林微笑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招呼他跟着。
两人穿过院子,来到前方的耳房,打开最左侧存放杂物的小间。
此时眼前显现出了一个漆黑的孔洞,近看之下,
“嘿,没想到吧,弟弟,”李林得意地说,“连你都不曾料到开启密室的关键机关在外头,而密室就隐藏在房子之中。”
对于充满探索精神的杨军,李林充满自豪地讲述这一切。
"啧啧,真没有想到……"
怀着探宝的好奇与惊奇,杨军跟着李林沿台阶往下探索。
地下空间光线昏暗,杨军唯有依靠搭在李林肩上的手臂摸索前进。
开始时,洞口十分狭窄只能勉强供一人出入,但随着深入,空间逐渐扩大,如同正常的下楼一样舒畅。
(...)
(李林拉动墙上一根线索,地下室即刻豁然明亮。
杨军先是一惊,随即仰视着刺目的光芒,那种光线犹如黑夜中的鬼火,让人不觉生畏。
这个地下室非常大,横跨整个倒座屋并通向后院,墙壁由坚硬的大青石搭建,哪怕只是一触,也能感知其惊人的寒气。
“兄弟,这块大洋花得真值!”李林满足地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