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春秋·隐公二年》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左传·隐公二年》
前721年春,鲁西南边界小镇潜地。
一列威严的国家仪仗长队,通衢两旁的边鄙路人早就让出大道,闪在两旁。只见居中装饰华丽的四乘铜马车上,摄政公子息姑正神情自若地掀帘向外张望。济宁西南边陲广袤的大地上,春风初度,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
转头向上,只见大道两旁一路高高的老榆树上,白雪依然挂满黝黑弯曲的枝条;而远处洙河岸边的一队队婀娜多姿的垂柳,却似在朦胧中绽出了点点新绿。
通衢两旁的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路人甲:“快看,那就是咱们的新国君。”
路人乙:“好威风啊!”
路人丙:“威风个鸟,只不过是个冒牌的。听说媳妇还被他爹给抢了,快四十好几了,到现在还是个老光棍呢!”
路人丁:“他这样的人还能缺女人,鬼才信呢!”
路人戊:“嘘,小声点,不要命了!”
骏马扬蹄,铜车清脆。列队缓缓前行,洙水河畔的望亭已逐渐浮现。多么熟悉的场景!
当初他和桃子一家逃出郑国,就是从这里潜入鲁国。而边境不远处的一家农户,还慷慨地拿出精致的面食,喂饱了他们饥肠辘辘的肚子。
他不会忘记这份难得的雪中送炭,待公务结束,一定去看看老伯一家!
而河对岸,戎人区的那个年近七十的老渔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当年那些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的落难之人!
“报告侯爷,前面已近归台,戎国国君已在子鱼将军的帅帐中,等候多时,请侯爷传命!”
侍卫长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打断了息姑正飞扬的思绪。回过神来,才发现,车队已经快到目的地。
这次会场设在潜地,一是考虑戎人方便,二是旧地重游。当初从郑国千里迢迢逃回来时,就是从这里进入的国境。为了这次盟会,年前他特意密令潜地的戍守长子鱼将军,一定要及时建造好这座临时搭建的归台。
河对岸的戎人属风姓任氏一脉,祖上出自上古伏羲氏东夷太皞。西周初年封戎国,几百年来与东夷各邦时有摩擦,但并没有真正灭族。相反,除了曹州大本营,戎人在鲁国的边境内外,有越来越壮大的趋势。
姜太公于临淄立国之后,戎人曾长期归附于齐国。于是和鲁国也逐渐成了友好邻邦。
有戎国在东夷地区属于风姓任氏和己氏两族。
“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息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道。
《左传》记载说,这年春,隐公在潜地与戎人会见,重修惠公时期的友好关系。戎国人请求结盟,隐公推辞了。
修好是修好了,却拒绝了结盟,难道是息姑不肯喝那狗血酒么?
又或者息姑故意摆架子欲擒故纵?
当然不是。
息姑没有那么无聊。也没有那么奸诈。
推辞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洙河对岸,被戎人占领的土地的归属问题。
原来戎人趁鲁国内大乱,又与宋国连年征战,鲁国边境的百姓都怕受连累,纷纷内迁。洙河对岸鲁人几乎都逃到了城内。于是戎人趁势占领了那些荒芜的土地。
如今公子息姑摄政,甫上任就接到边关谍报,说戎人主动来投,想和鲁国重修旧好,互通口岸,附带而来的戎主,言辞恳切,希望与大国重修旧好,并愿意归还之前占领的部分土地。
于是第二年一开春,息姑就安排好日程,急急地赶来了。而随从君侯一起出行的,正是桃子的父亲寪大夫。
为了起居方便,息姑还把桃子和彭生一起带来,彭生已经成人,被编入国君亲卫队,桃子充当侯爷内侍,息姑公私兼顾,一家人难得一起乐呵呵出游。
当天两国主人见面,息姑作为东道主,言语甚是得体,主客欢畅。午宴期间,主客在欢快的歌舞间频频举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