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君子所以教育人民,也是仁义而已了,何必利益呢?”子思说:“仁义确实所以要给百姓谋取利益。在上位不仁义则下位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在上位不义则在下位则虚伪。这为最大的不利了。所以《易》说:“真正的利益,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又说:“会运用就可以安身,提高自己的德行。这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司马光说:“子思、孟子所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有仁义的人为知仁义利益,没有仁义的人是不会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魏罃又名梁王直言,以仁义而没有关联利益,所与谈话的人不同的原因。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335年

秦国讨伐韩国,攻取宜阳。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

齐王、魏王、在徐州晤见,互相尊称为王。

韩昭侯建筑高大的门,屈宜臼说:“君主必定出不了这个门。为什么?我所谓不合时宜,不是时辰和日子吉凶。人确实有好处,没有好处适合时宜的。曾经君主感受到有好处的时候,没有建筑高大的门。前年秦国攻下宜阳,今年干旱,君主不以这时忧虑人民的疾苦而反而更加奢侈,这所谓是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所以我说不合时宜。”

越王姒无强讨伐齐国,齐王派人游说以讨伐齐国不如讨伐楚国有好处,越王于是讨伐楚国。楚国人打败越国人,乘着胜利尽数夺取吴国故土,向东到达于浙江。越国因此分崩离析。诸公族争夺王位,有些人为王,有人为君,靠近海边海岛上,入朝晋见臣服于楚国。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

楚王讨伐齐国,包围徐州。

韩国高大的门落成,韩昭侯也已故,他的儿子韩康即位,这就是韩宣康王。

回忆从前,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文王嬴驷以并吞天下之术,秦惠文王不用苏秦意见,苏秦离开,游说燕文公说:“燕国之所以不被甲兵侵犯,是因为南方赵国庇护,而且秦国攻击燕国,出征作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击燕国,作战于百里之内。不忧虑百里之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之外,再没有比现在更错误计策了。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国家统一,则燕国必没有祸患了。”燕文公听从建议,资助苏秦车辆与马匹,以游说赵肃侯赵语说:“现在这个时代,崤山以东建立国家没有谁强过赵国,秦国所害怕也莫如赵国。然而秦国不敢发兵讨伐赵国,害怕韩、魏二国选择秦国的后面暗算,秦国攻击韩国、魏国,没有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阻碍,如蚕吃桑叶般一点一点侵吞他国国土。直到靠近二国首都而止。韩、魏、不能支撑住秦国的进攻,必定向秦国归顺称臣。秦国没有韩、魏二国谋划暗算则赵国受到灾难了。臣以天下地图考察,各国诸侯国土超过秦国国土五倍,推测各国诸侯士兵超过秦国十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