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实验室里。
大家都忙忙碌碌的继续前一天的实验。消煮液在容量瓶里面已经澄清的差不多了,需要用移液枪将上清液吸取10ml至50ml容量瓶中,调完溶液的pH之后,再往里面加入5ml钼锑抗试剂,然后再进一步定容。
定容摇匀之后,便需要等待消煮液中的磷和钼锑抗试剂充分反应,这一步需要半个小时。于是在等待的间隙,几人开始继续开启下一批消煮……
“咱们这实验做的好累啊,跟流水线的工人一样。”做着做着,曾伟开始了抱怨。
“咱们生态学实验跟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其他的学科例如化学,材料,通常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直观的发现现象,例如发现某种新的材料可以有独特的性质,能有很明显的表征。但是生态学实验,通常是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来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在统计结束前,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这个过程就略显枯燥。”张慧解释道。
曾伟仔细想了一下,说道,“好像是这样,但是我们这样大批量的进行测量,大家都在干一些重复的工作,感觉没啥意义呀。”
“咱们做的这些实验,目的还是为了获取这些指标,重复的工作确实没啥意义。所以现在有很多分析公司专门承担这些工作,你将样品寄过去,人家进行测定,然后再给你结果,那样学生就轻松很多。”王婷玉说道。
“那为啥我们不送到外面测呢?”曾伟好奇地问道。
“贵啊,一个样品一个指标20块钱,我们一千多样品,十几个指标,得三十万呢。”这时李荣发言了。
“哈哈哈,确实,咱们研究生一千块钱一个月,测的还特别快,多划算。”张慧接过话自嘲的说道。
“我朋友他们在帝都大学袁老师课题组,人家就全部送出去测定呢,他们只需要出去采样,采完后等着数据回来直接开始分析和写文章。”曾伟说道。
“袁老师人家可是院士,一年经费轻轻松松入账几千万的,花上几十万去测个样品岂不是洒洒水。咱们实验室没啥钱,可能能省就省。”王婷玉说道。
“咱们老师现在手里有几个项目?”曾伟好奇地问道。
“这个我知道,前一阵子给他报账的时候看到的。他现在有三个项目,一个是安西保护区的横向,一个基金委的面上项目,还有一个高校专项。加起来可能一百多万吧。”张慧说道。
“好的吧,怪不得咱们没法送出去测呢,和袁老师比起来这也太少了。”曾伟说道。
“也正常呢,你想想咱们课题组野外调查,控制实验,每年的测试以及给学生们发的助学金都得从这里面出呢,省着点用也正常。”李荣在一边说道。
“而且听说咱们的新校长今年要开始实行新政了,每个老师的办公室,实验室都得掏水电费和租金,还不少呢。”张慧小声说道。
“啊? 我自己掏钱租地方上班?”曾伟明显被震惊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