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省呢,每天买菜都要花几十块,要搁以前,能吃一个月的肉了。”母亲周秀莲眼角含笑地说道。
“还是在农村里好,自己种菜自己吃,这里什么都要花钱买,听人说还有农药什么的。”不等杨林说话,母亲紧接着又说道。
“妈,才几十块怎么行?以后你每天按照一百块钱的标准来买,我们家这么多人呢,帆子和晓红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怎么能行?爷爷年纪大了,身体营养更要跟上。”
“至于农药什么的,你就不要管那么多了,挑贵的买肯定没错,总不能不吃蔬菜吧?”
杨林给这场讨论定下了基调。
自从杨林上了大学后,他在家里说话的分量就越来越重了,现在全家都靠他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要富裕的生活,说话更是管用了,连父亲杨华都很少出口反驳他的话了。
……
“小林,你这些天跑去哪了,担心死我们了,还以为你有钱就不学好跑出去瞎搞呢。”过了一会,母亲忍不2住开口问道。
“妈,我在电话里不是和你说过嘛,我去了山西、河南和北京,考察了几个项目。咱们手上的这点钱总不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吧?那不是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坐吃山空吗?”杨林陪着父亲和爷爷喝了一口酒后说道。
半个月前,杨林在离开南昌之前,拿出了三瓶茅台酒交给母亲保管,让她每天晚上给父亲喝一杯,不能多喝。因此今天杨林回来,最高兴的就是父亲杨华,总算可以放开了喝了。为了防止老婆和老父亲多嘴管束,他很“聪明”地拉上了杨林一起喝。
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杨林对母亲说手上一点钱都没有了,都花完了。回到南昌后,他又说其实手里还是有个几十万现金的,不过他顶住了压力,并没有交给母亲保管,而是跟她说要拿去做生意。
母亲一直担心他瞎搞,把手里的钱都败光了,这也是她总是给杨林打电话问这问那的一个原因。
穷怕了的人,有钱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用来改善生活或者拿去投资,这是过去几十年全国的农民工人阶级普遍的做法,这是时代的共性,不是某个人的狭隘观念,杨林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责怪父母。
也正是由于过去几十年大量普通人的艰苦朴素积存下来的巨量储蓄,才使得未来我国经济腾飞成为可能。
不过在经济腾飞过后,为经济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储蓄者反而成了最受伤的人,多年的储蓄被通胀吞没,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生意哪有那么好做啊!你可不要把手里的钱都败完了!不然以后老婆都娶不到。”说到钱,母亲停下筷子,一脸担忧地看着杨林说道。
“妈,我做生意的头脑你还不相信吗?你问问爸,那个网吧有多赚钱,有时间你也可以过去看看。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杨林忍不住又对母亲“教育”起来。
要彻底扭转父母的金钱观,必须时刻在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教育”,把新观念塞进脑袋里,把旧观念挤出来。
“你呀,小林已经长大了,你就不要管那么多了,没事你就养养花吧,你看你,好好的院子,搞的东一块西一块的,难看死了。”父亲插嘴说道。
“我这不是担心他嘛。”母亲不服气地小声反驳道。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