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宝看着要发火的族长和杨秀才,他叹了口气,然后一脸悲悯的开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族长爷爷、太叔公,各位叔公、叔伯,还有杨先生,虽然老百姓每日都在田里劳作,但一年下来还是有人饿死。

要是遇上天灾,饿死的人就更多,主要就是粮食的产量太低了。

我想种出更多的粮食,希望家家有余粮,天下不再有人因没有饭吃而饿死。”

听到伍小宝的话,所有人都沉默了,是啊,老百姓真的苦啊!

族长和几位族老看着伍小宝的眼神变了,都变得很慈祥。

他们都没想到一个八岁的孩子,会有这样悲悯之心。

他的志向原来是这样的崇高和伟大。

杨秀才看着伍小宝的眼神也变了,是他肤浅了,他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最开始的目的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当官,能够出人头地,但事实证明,他不行。

后来年纪大了,他就想他的学生能当官,只要能教出一个当官的学生,这样他的脸上也有光。

其实读书人心里都清楚,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出人头地,但这不能明着说出来。

他们要说他们读书是为了天下,是为了苍生。

杨秀才看着伍小宝,他觉得有些羞愧,他觉得他的的思想不纯洁了。

杨秀才觉得不能放弃伍小宝,看见没,他都作诗了,这样的好种子,一定不能放任他不管。

这时候,三叔公又开口了,“小宝啊,种粮食还需要读书吗?庄稼人不都会种粮食吗?”

伍小宝就指向不远处自己的那一小块田,说道:“族长爷爷、太叔公,叔公叔伯,你们跟我来,我带你们看看我种的粮食。”

“你种的粮食?”

伍小宝点头,然后带着众人过去看。

大家都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人,他们走过去一看就发现了那一小块田的稻子比其他田里的稻子明显不一样。

最激动的是三个最老的,三叔公、五叔公和六叔公抚摸着稻穗,激动的问,“小宝,这谷子是你种的?你是怎么种的,怎么这么好?”

伍小宝就将他是如何耕地、如何栽种和如何施肥的说了一遍。简单概括就是:精耕细作、多施肥、勤除草除虫。

其实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精耕细作多施肥的粮食收成要好,但关键就是没有肥料啊。

伍小宝也把用杂草树叶沤肥的方法告诉了他们。

三叔公又问:“小宝啊,你是如何知晓可以这样沤肥的?”

“三太叔公,我读书了啊。”

书里有教怎么沤肥吗?他们怎么不知道。

他们也是读过书的好吧,但他们从没看到过教人沤肥种地的书。

“小宝,你是从书上学来的?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杨秀才也问。

伍小宝回道:“杨先生,我不是在书上学来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你自己想出来的?你刚才不是说是因为读书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