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从姜清时任义塾先生后,各房挣的钱,都是只交公中一半,但姜张氏认为,家里供姜清时读这么多年书,二房挣的钱就应该悉数交公中使用。

这件事情不解决,妯娌俩心里都攒着气,正巧赶上姜徐氏过散生日的时候,姜张氏自认为自己这个大嫂子送了两个小姑子出嫁,是有些功劳的,又是长房,就在两个姑妹跟前说三道四。

那大姑子一向不多言,本分老实,而这小姑子是老来女,家里最小一个,自是有些娇惯,这嫁到婆家,又没有妯娌,只有一堆姑姐,自是让着她,倒使得她越发目中无人。

偏这个小姑子又爱拔个尖,原在家时,因为姜刘氏的贤名,衬托不出来她,心内对这个二嫂就不十分的喜欢。如今有了这个由头,就当了那出头鸟,倒不敢直接找上二哥,而是气势汹汹的去了二房,当面将嫂子数落了一顿。

这小姑子可是得着机会了,将压在心底这么年她认为的委屈,都发泄出来。她倒是发泄出来了,只是这姜刘氏却郁闷在心,因是婆母的生辰倒不好和小姑子争论。

姜二姑子训完嫂子,甩手就走。姜刘氏还要帮着置办中午的饭食,除了大姑子在厨房搭把手,其他人倒拿了乔,只在旁边聊闲篇,等饭食快好了,一个个端了菜奔正房而去抢功劳。

姜刘氏原也不是心眼窄的人,只是这一遭让挤兑的狠了,到 晚上就发了痧,第二日就爬不起来。

原本姜刘氏拦着几个孩子不让他们告诉姜清时,但这都倒下了,自是瞒不住。

加上头日,姜二姑话里话外说的都是姜清时的束修,虽男女隔了桌,但听话听音,这姜清时也不是蠢笨之人。

接下来的分家一事便水到渠成,但为了免赋税,让家里记着姜清时的功劳,三房二老议定,分家小分,分家不分户,50亩田地仍旧挂在姜清时的名下。

而姜刘氏自分家后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分家后又在老宅住了八个月搬到新居,但这夫妻二人皆是厚道人,15亩地由老宅耕种只要四成的出息。

这样一分家,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嫂姜张氏后悔不迭,等二叔子另起炉灶,再看到每月初二房下人送去的束修更是悔得好几个月都没睡一个囫囵觉。

如今姜清时的束修与日俱增,全家人吃穿不愁。又因二姐因祸得福,姜府送了重礼,且送来了一家下人。虽说都是送给小女儿的,但女儿尚小,离及笄还有八年。

只是这下人太勤快,让女主人无事可干,还有点不太习惯。听说女儿们今日回家,姜刘氏领着陆成家的将女儿的卧室又收拾了一遍。将这些日子陆成家做的好吃的点心,点出几样,做好了摆在堂屋内。

迎春姐妹俩坐着马车回返,一路上可见聚集在地堂边拉着家常的妇人,在地拢边用竹篾编着栅栏的壮汉,也有那坐在门前将树枝削成插扦的老丈。

马车刚驶到家门前,雪莲就迫不及待的跳下去,竹心叩门,不多时,陆老丈前来应门,看到是自家孙女露出慈祥的笑容,竹心甜甜的喊道:“大爹爹。”

陆老丈一边推开两扇门,一边扭头答应道:“哎。”竹心又说道:“大爹爹,我进去通报了。”

陆老丈回道:“嗯 ,去吧!慢点跑,看着路,疯丫头。”一路响起银铃般的笑声,竹心的身影消失在影壁后。

门前的小溪在芭蕉和野草的簇拥之下熙熙攘攘的流向远方,溪边地头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院墙外的花圃里时有蝴蝶翻飞、蜜蜂展翅,站在大门前的雪莲感觉此情此景是如此美好。

这边陆老丈卸了门槛,帮着姜府的车夫将拉有箱笼的马车牵入内院门口,姜府几个粗使的婆子将箱笼搬下马车。

姜刘氏和陆成家的一前一后出了内院,周妈妈带着翡翠、碧玉上前见礼。

陆成家的指引着粗使婆子将箱笼搬至堂屋,又拿出一个装有半钱银子的荷包,递给其中一个领头的婆子说道:“辛苦了各位,拿去打酒吃。”

那几个婆子嘴里说着不要,但陆成家的还是塞了过去。待婆子们退出去以后,陆成成家的又将装有二百钱的三个荷包,分递给周妈妈、翡翠和碧玉,姜刘氏说道:“这几日,小女多有打扰。”

三人大方的接下,福了福说道:“多谢夫人。”接着陆成家热情的招待众人喝了红枣姜米茶,周妈妈方带着一行人告辞离去,回姜府老宅复命领赏去了。

这边姜刘氏被两个女儿挽着胳膊簇拥进堂屋,看到堂屋地上的十多个箱笼,不仅咂舌,迎春因到:“这都是老夫人的厚爱。”又悄悄地趴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沾了妹妹的光。”

雪莲在一旁看到,对姜刘氏说道:“娘亲,这些首饰您挑喜欢的拿去戴。”雪莲从心底生出亲切之意,孺子之情。那边迎春也跟着说道:“娘亲,这点心你吃。”

姜刘氏笑着说道:“好好,都是我的乖女儿。”几人一边说话,一边打开箱子翻看,越看越惊喜。

姜刘氏很是欣慰,心里想到,自此以后二娘可以背靠姜府这棵大树好乘凉了。不说那些嫁妆银子,就单说脂粉、绸缎铺子一的收益,也可保一生衣食无忧了。

除了这些,二夫人还私下里同她说,每个月初走二夫人的私账,给雪莲做四套衣裳鞋袜,另送雪莲泉州五百亩的庄子一个和专卖舶来品的铺子一个。

庄子还无需雪莲派人打理,只管收了地契,过年前会有专人送年货和庄子里的出息,铺子则看他家有什么打算,想接手还是用原来的人马都可以。

二夫人会让人将铺子掌柜、账房的投靠文书以及伙计的身契办好过户送来。

说起二夫人的娘家,也是泉州富商大贾,祖上是货郎出身,因为肯吃苦又守信,童叟无欺,从货郎到小杂货铺。又在泉州港口崛起时,瞅准时机,水运发家,靠远洋进出口致富。

当初二夫人的嫁妆也是十里红妆,如今给予雪莲的是一片慈母之心的补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