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领道:“白天走路算,冷天白天短,向那边(西)走半天,加两顿饭。
向那边(东边)走一天。
向那边(南边)走到天黑前吃饭。
向那边(北边)走半天,加两顿饭。”
原始人没有具体的计量单位,路程简单地按烤肉吃饭时间和天数计算,简单方便。
罗云心算一下,冬天白天短,白天最长只有九个小时。
荒野里几乎没有路,族人走远路不快不慢的话,每小时能走四公里就不错了。
一天按走七小时计算,一顿饭时间按一小时计算。
南、北、西三面都是山区,行走速度慢,还要绕弯路,一天能走直线二十二公里左右。
加两顿饭时间,能走二十七公里左右。
东边是平原,能走顺畅一些,一天走直线二十八公里。
也就是部落领土东面边缘在二十八公里左右。
南面边缘在十九公里左右。
西面边缘在二十七公里左右。
北面边缘在十七公里左右。
东西长五十五公里左右,南北宽三十六公里左右。
如果是长方形的话,那就有1980平方公里!
一个半县的面积!
这么大面积,只养活几十个人,还要饿肚子,怎么养的?
很值得怀疑啊!
罗云前身只是半大小子,今年跟着大人出去采集过一年。
半大小子只需要去几個大片采集地帮忙,三片果树林,两处野菜地,两处植物根茎地。
其它零星的采集点,不让半大孩子去。
路太远,采集点太散,没必要带半大孩子去,省的分心。
只去过一年,前身还没啥见识经验,连方向都分不清,记忆不清晰。
以后好好混,当部落下一任首领,领一个半县之地,做小城城主!
有前途!
罗云继续问道:“巫,这些石头干甚的?”
巫道:“好看,画画颜料。”
罗云拿起一块孔雀石问道:“巫,这块石头哪里来的?”
巫道:“和黑石部落换的。”
罗云问:“黑石部落哪里来的?”
巫摇头道:“和别的部落换的,哪个部落不知。”
这就难查了。
孔雀石是铜矿地面部分的铜氧化物,绿色,砸开后断裂面的条纹很像孔雀开屏,很好看。
哪里有孔雀石,一般下面就有铜矿,可以开采出来冶炼青铜器。
开春后,春夏季食物不多,部落每天都需要出去采集食物,经常狩猎。
每天采集的食物基本只够族人吃一天的量,偶尔多一些,也要储存起来,防止下雨天没法出去采集狩猎饿肚子。
秋季食物多,更需要抓紧采集和狩猎,以储存到足够食物渡过寒冬。
采集狩猎效率太低,植物类食物太少,路太远,走的慢,哪怕效率高都采集不到太多。
动物类资源很多,却捕抓不到,很多动物也会和人争抢植物类食物。
几乎每天不能停,一停就要饿肚子。
所以能出远门的机会少之又少,和周围部落交流少,更远的地方没法去。
也就没时间探查铜矿下落,不能冶炼青铜器,是个死胡同。
如果部落是在现代临汾西边的话,临汾周边有啥矿产资源?
在临汾工作过几年,还真没接触过这方面,一点都不知道。
城市工作的人,谁没事关注这个啊。
只知道运城有个大盐湖,有很多盐田晒盐,已经成为景区。
内陆怎么会有盐湖?
这是因为远古时期海平面很高,或陆地海拔很低,内陆很多地方被海水淹没。
后来大海水位下降,内陆陆地形成。
海底不平整,有沟有谷有坑有裂缝,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差别不大,只是被海水淹了。
海水退却陆地高度上升后,很多山谷深坑裂缝里还留着一些海水,一直留到现代,还能留存很久。
一些山谷深坑裂缝的海水,被太阳晒干了,自然晒成了杂质海盐,结成块,后来成了岩盐。
有些地方的土地淡水雨水很难改善酸碱平衡,或被淡水雨水改善的慢,成了盐碱地,泥土中有盐和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