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背篓过于结实了,竹篾也太细。
背板太硬,背着不舒服。
上沿加固的竹条位置太高,导致背带上面这头绑的位置有点高。
现在不用立柱和底板、背板了,也不用细竹篾了。
直接用一厘米宽,一两毫米厚的宽薄竹篾编。
底部和上部合适位置,横着各编进去一根三厘米宽的竹条。
既能当背带绑定位置,也能加固一下背篓结构。
背篓底部和四个侧面,用多根宽竹篾横横竖竖编,压二撑二。
口上斜着向上向内编,把口收小一半多,防止姿势不对漏鱼。
口上沿处横着编一圈宽点厚点的竹篾,长出来的竖着普通的竹篾,向下多编几道,再烤软向上编几道锁定,把口做结实点。
编紧密后网眼缝隙只有一毫米宽,连装芝麻都不容易漏,而且更薄更平整。
新式背篓不仅更轻,结构强度也足够,背上百斤东西不会变形。
背着比较舒服,不硌背,背篓更薄,不容易夹到细小货物,缝隙更小,不容易漏细小货物。
族人们手没那么巧,好在这种编织方法很简单,很容易学会。
只是速度比较慢,族人现在不缺时间,慢慢做,不急。
容易出错,编歪了或扁了。
罗云见谁编织歪了扁了,帮着调整回来,指点指点。
到下午一点该出去捕鱼时,一个女孩子和两個女人的背篓快编完了,其他人大多才编了一多半。
等了她们一会儿,等三个背篓编好后,捕鱼队背着四个背篓去捕鱼。
今天傻鱼还是那么傻,很容易被诱饵吸引过来。
大家有了四个背篓,干劲十足,直到捕到两百斤出头的鱼,把四个背篓全装满才罢手。
大丰收了,回来后受到族人们的热烈欢迎,热热闹闹地开饭。
半成品的背篓全编好了,共有二十三个。
背篓暂时够用,之后慢慢编正常大口的背篓,现在改编绳子,绳子不多。
原有的兽皮绳拆开,搓着重新编成较粗的工具绳。
过于小和边角料兽皮切割成窄条,编织成较粗的工具绳。
最有韧性的草绳,搓着编织成细细的细绳,准备缝制兽皮衣服。
较有韧性的草绳,编成圆草绳和麻花辫草绳,三种粗细,长短不一,当工具绳用。
编到天色微暗,大家休息,明天继续。
次日一早大家编绳子,罗云捏陶罐,黄泥水份挥发一些,硬度可以了。
经过这几天的练习,本来捏陶胚就捏的不错的罗云,现在捏陶罐捏的更好了。
薄厚均匀,形状规整,内外层光滑圆润,非常优秀。
给陶罐上沿两边,捏两个泥管装上去。
等烧结并成功后,做两根配套的直径略小的木柄。
陶罐里的水或汤烧开煮好后,两根木柄套进圆管里,方便把滚烫的陶罐拿下来。
火烧陶罐加热水或煮东西时,不装两根木柄,以免被火烧坏。
最后捏盖子,扁圆片,盖子中间涂点泥浆,粘一个拱起的小泥条,捏点泥加固。
捏好一个继续捏第二个,多捏几个提高成功率。
第一个钵胚已经阴干透了,等四个钵胚,一个杯胚全阴干后再烧结。
中午出去捕鱼,回来吃过饭后继续捏陶罐,让族人编织不收口的背篓。
两天时间断断续续捏出四个陶罐,四柄陶勺,暂时停手,放起来阴干。
木头和竹子也可以做勺子,只是削形和打磨太费劲,没有泥捏陶勺简单方便。
两个碗胚和一个杯胚彻底阴干,第一个碗胚有一条细小裂缝,废了,留着烧熟料。
另外两个碗胚还得两天才彻底阴干,没有裂缝。
罗云先把有点干了的陶罐捏紧实点,接着修碗胚,第一个碗胚不修。
石刀在内外和底的表面刮,把手指捏出来的印子刮掉。
手指捏着感觉厚度,厚的地方刮薄一点,保持一样厚。
底的下面外圈刮平整,内圈刮凹进去两毫米,留出底沿。
两个耳朵刮平整圆润,杯子胚的把手刮圆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