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军骑着自行车回家驮上三十斤五香花生,离开了碱场村。

他一路朝着南边的方向骑去,约么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西河坝联营区。

这里是县多种经营办公室组织筹建的其中一个副业集中点,借助地理优势和土质特点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生产作坊。

有养殖水产的渔场,有烧制红砖的砖窑,也有搞编织的,印染棉布的,甚至县办公室为了方便管理,连县酿造厂和化工厂也搬来了这里。

西河坝联营区占地几百亩,每天在这里从事生产劳动的足足有五六千号人,在整个疏云县都很有名。

这里工厂作坊林立,在最中间的区域,有着三横三竖六条街道,街道两边全是四层筒子楼,居住在里面的人,基本都是管理人员,收入不低。

姚卫军看中了那些工人的消费能力,所以选择来这里售卖炒制的五香花生。

他来到其中一条街上,推着自行车四下打量。

很快,便把自行车停到了一个吹糖人的摊位旁边,从车子后座上卸下了装花生的口袋。

此刻那糖人摊位前围着不少小孩子,一些老头老太也夹杂其中,拗不过孙子孙女的央求,等着买糖人。

这个年代的糖人都是靠嘴吹气做成的,成品糖人不但好看,还好吃,一般这种摊位前最热闹,人围的也越多。

姚卫军不慌不忙的打开口袋,用搪瓷缸子装了小半的五香带壳花生,放到了袋子上,同时自己也慢悠悠的吃了起来。

“叔叔,你这花生好吃吗?”有几个小孩看着好奇,凑上前问道。

“可香了,你们每人拿三个,尝尝就知道了。”姚卫军指着搪瓷缸子笑着示意道。

小孩子们听说能免费吃,顿时都涌了上来。

这一尝不要紧,五香花生越嚼越香,一群小孩子围在袋子前不想走了。

“同志,你这花生怎么卖的,给我称点儿。”旁边负责看孩子的老头儿被自家孙子缠的不行,主动上前询价儿了。

“我在家里称过,这一茶缸子装满了正好是半斤,您给七毛钱就成。”

姚卫军拿起袋子上的小号搪瓷缸子晃了晃,笑着继续解释道:“您放心,我这五香花生是专门跟城里大师傅学的秘法炒制的,保证大人小孩都爱吃。

小孩子拿来当零嘴儿,大人下了班,就着五香花生喝两盅,都不用特意炒下酒菜了,哈哈……”

“得,那直接给我来一斤的吧。”老头儿穿着白衬衫,的确良裤子,比村里人打扮高级的多,原本是打算买半斤的,结果被姚卫军这么一说,当场改口要一斤。

姚卫军接过钱后,装满一茶缸子花生,分别倒进了小孩子的两个上衣荷包里。

“老同志,别看我这花生带着壳,可都干净着呢,要不我也直接给您装兜里?”

姚卫军再次装满搪瓷缸子,示意道。

“哈哈……咱工人阶级没那么多讲究,来吧。”老头儿撑开裤兜,笑着点头。

这年代可不流行塑料袋,况且姚卫军也没钱没工夫去准备这些。

所幸这时候的衣兜都比较大,两个方方正正的荷包,估计能装个七八两没问题。

做完第一笔买卖,其他小孩子眼看同伴吃上了又香又脆的花生,更加受不了了,纷纷央求大人上前购买。

就这样,姚卫军一会儿的功夫,就卖掉了六七斤。

而没过多久,开始有大人主动上前购买,姚卫军的口袋前面儿,人气也越来越旺。

这些住在西河坝的人,要么是曾经各个厂里的领导,要么就是领导或是管理者的家属,购买能力比公社集市上的村民可强太多了。

加上姚卫军态度又热情,三十斤五香带壳花生,眼看着就快见底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