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正在星夜兼程赶往豳州的时候,突厥人果然如他所料一样,没有理会泾阳的失败,选择了攻打长安城。
颉利可汗并不愚蠢,相反他还很聪明。他算是突厥人中非常聪明的那一类,也没有突厥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和偏见,从小就对中原文化十分向往,看过的书甚至比一般的读书人都多。
攻打泾阳,本就不是此行的目的。只是因为大军刚刚抵达武功,需要休整,有了这么个空档,执失思力想捞个外快,他也觉得一举两得,才有了这么一遭。虽说是惨败,其实也不过损失了一万人和一员将,并没有突厥大军的动摇根基。
但这件事的发生,让颉利可汗心中涌起莫名不好的预感。他询问过部落中的先知之后,决定宜早不宜迟,天还没亮就兵发长安城。
新的前锋是他的侄子,突利可汗。突利可汗姓阿史那氏,名什钵苾。是始毕可汗之子,也就是颉利可汗的大哥。
当年始毕可汗病逝,什钵苾年纪尚轻未能继任汗位,而由其二叔俟利弗设继位,号处罗可汗。处罗可汗继位后,把他安置在突厥的东部。再后来,处罗可汗去世,颉利可汗继位。为了稳定局面,任命什钵苾为小可汗,主管契丹、靺鞨等部,其牙廷南接幽州,号突利可汗。
叔侄二人看似相处和睦,实际都对对方恨之入骨。颉利可汗觉得侄子的存在就是个祸患,突利可汗也觉得三叔早晚不能容他,同时他对三叔娶了自己的后奶和继母的行为甚为鄙夷,私下里没少宣扬家丑。
这次颉利可汗挥军南下,突利可汗本不愿意参加,是被裹挟着才来的。整个行军途中,叔侄二人一面也没见。执失部惨败,颉利可汗不是没有别的先锋将军可用了,但他非让突利可汗当这个先锋不可。常言道此消彼长,颉利可汗刚损失了一万人,他就必须让大侄子也跟着损失一万人,否则就难保这种压制的态势了。
突利可汗也明白这个道理,十分不想出战。但此时他的实力并没有说不的资格,如果选择不出战,就等于给了颉利可汗一个对他下手的借口。没办法,他只能遵命,点起本部人马杀向长安城。
突利可汗和侯君集是差不多同时抵达的,突利可汗攻的是西城门,侯君集是从东城门进来的,双方没有碰面。
双方如此大规模的行军,不可能不被斥候发现。突利还没到城下,李世民和李靖等人已经在城墙上恭候多时了。
突利可汗没有直接攻城,让大军在距离城墙五百步的位置停下,这个位置城墙上的弓箭手射不到,正好一边对峙,一边等颉利可汗的中军到来。
他不傻,长安城这么高,又没有攻城器械,骑着马攻城那不是给人当靶子么?既然是送死,那就要死一起死,你不来,我也不打!
李世民瞧见这一幕,笑道:“长安之危,解矣。”李靖等人也是一脸轻松,说说笑笑。
在场之人都是懂行的,突厥人勇猛却无智,此番他们如果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抓住战机,长安城未必能保住。但如果是眼下这个状态么?可以肯定的说,他们赢不了。
但大唐这边若想取胜,也是不能。
武德年间,李渊搞军改,把天下兵马分十二卫,驻扎四方。登记在册的兵力约有十五万,其中拱卫长安的禁军只有三万。这三万人,全都掌握在皇帝手里。这也是为何李渊对李世民造反没有防备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只要进了长安城,你李世民是龙得卧着,是虎得盘着,手里没兵,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李建成也是因为这个,才好几次能杀李世民而不杀,他那时候正在专心渗透军队,李世民在他眼中,不过是个引颈就戮之徒,想杀随时能杀,不急于一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