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乃是留课生,所以说书本已经吃喝用度等方面理应自己出钱,不过却有山长出面为其垫付。

他心中也对那位未曾谋面的山长心存感激之情,入了书院后他方才理解的更清楚一些,所谓的正课生都是一些通过了府,县试的童生。

如丰宇宁就是属于正课生,能够通过府,县试的学子定然是功底比起那些未考过和名落孙山的扎实。

学业自然也是更好,不过是依成绩升补,如果月课成绩优异可以升为正课生。

等到每半年的公试开始后,若是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升任为内舍生。

如今大明的绝大数书院都是在效仿北宋的三舍法,虽然有所改变可是整体框架却是并没多大改变。

而书院发下的书籍也是当下的朝廷规定教材《四书》、《五经》、《性理》、《通鉴纲目》和《大学衍义》。

对此王素倒是知晓,研究明史之时就提及过明成祖曾下令翰林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人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作为书院教材。

后来等到张居正执政后方才增添了《通鉴纲目》和《大学衍义》。

走进书院根本无需指引,前厅处竖立着的一座雕像正是朱子刻像,厅前是圣谕亭,眼前赫然写着外舍二字的匾额。

门院中正中央就是讲堂,左右耳房各二间,厢房各二间。正厅前厢房各三间。

外舍生中的内课生与外课生自然不在同处讲堂,他领着刚刚发下的书籍坐在了讲堂之中。

虽然讲堂中规模只有五十人,可是空间却是十分宽敞,每个人的姿态都是轻拿轻放唯恐发出很大的声响。

这些由书院发放的书虽然质量普通,不过对于拥有书本的王素而言已经十分难得了。

这讲堂之中比起往年不同的是却是有着五十一人,因为王素留听的身份缘故所以才会在屋里加了一处书案。

不过胜在空间宽敞倒也不会觉得狭窄,不过对于这种事情,讲堂中的其他学子并没有在意,只是独自温书。

每个人只有一张书案和一张草席,不会如同后世的学生一样会有书桌座椅,他们都是席地而坐。

他从书箱之中拿出了《四书大全》,便是陷入了忘我的境界一下专注翻阅书卷,耳畔除去风声就是诸多学子翻阅书籍的声音了。

如丰宇宁那样懈怠的学子实在是少数,绝大多数学子还是出身寒微,都是想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如今的他们中有人已经参加过县试和府试却名落孙山的,所以入了书院希望能够增进学业,来年不过落第。

而如王素这般没有参加过的则是积极备考,一刻时间都不敢荒废。

他不知道参禅入定,道家天人合一是什么状态,可是此刻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下,他却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相比起其他人紧绷的神经和焦虑的心情,他全然没有这些情绪的杂念。

在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后,讲堂方才有讲书从外面走了进来,此人对于王素而言也算是一个熟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