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凡就领着十来个小屁孩浩浩荡荡的朝老闫头说的两个水坑行去。
那水坑边是一大片核桃林,边上荒草遍地,水坑面积不到三百平,平时也没人到这里捕鱼,主要是没大鱼,水草多,还都是泥鳅。
泥鳅这东西在农村一点都不受欢迎,因为土腥味太重,鸡鸭不吃,大人不要,很少有人去捉。
这两个坑里泥鳅泛滥,就是拿个空罐头瓶扔水里都能钻进去几条,还有就是个头不太大,一两个手指长就到头,除了好这口的人,基本没人捕捉。
“凡哥,咱们到这捉泥鳅啊,这东西你确定有人要?”
“就是就是,送人都没人要吧,李凡,你要说捉这玩意,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抓个四五斤。”
“对啊,说好给钱的话,我们就真的捉啦,可不许反悔。”
李凡小手一挥,“别废话,一斤八毛,什么小鱼小虾泥鳅王八,什么都要,看到没,弹簧秤我都带了,明天我给我家亲戚送去,回来就给你们发钱。”
这群小屁孩听到明天就能拿钱,一个个干劲十足,也不管水脏不脏,光着屁股就开始用各种自制工具开始捕鱼。
一个个边捉鱼边玩水,小水坑边上笑声震天,偶尔捉到一条稍微大点的都能引起一阵惊呼。
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村人绝大多数都没什么经济头脑,基本没人倒腾做小买卖,一个是怕被人说闲话,打渔摸虾耽误庄家,说成没正事的二流子。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怕丢人,熟人看到在集市摆摊都不敢抬头见人,在他们绝大多数人眼里,练摊卖货的都不是什么好人,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再加上以前的习俗,都不愿意做生意。
也就两个多小时,李凡准备的两个水桶都装的满满的,其中一大半都是泥鳅,还有些小河虾。
李凡趁着大伙不注意,偷偷收进空间一桶,昨天跟老闫头吃饭的时候李凡就已经试验过,活鱼也能收进密室,而且里面的时间类似静止,东西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门别类,早上取出来收进去的两条小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忙活到中午的时候,小伙伴们都没了摸鱼的兴趣,主要是太枯燥,肚子也饿,都不想干活。
李凡也知道今天能让这帮小子帮着捉鱼,还没有看见甜头,干劲都不高,等明天见到钱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好了,今天差不多了,就先这样,把你们手里的鱼给我过称,咱们先散伙回家吃饭。”
“先称我的,我的多。”
“我的也多,先来我的。”
“都别急啊,一个也剩不下,有多少我要多少。”
“刘波,一共四斤六两。”
“小二,五斤整。”
“狗剩子,三斤七两。”
“孙宇,五斤八两。”
……
“大伙看看,账都记上啦,明天就按照这个给你们发钱。”
孩子们都表示没问题,带着对明天的憧憬开始去河边洗脚换衣服,三三两两的开始往家走。
李凡也饿的前胸贴后背,早上又是大碴粥,实在咽不下去。
打发走要帮着抬桶的孙宇,看着他们都见不到身影,李凡挥手把两桶鱼收进密室。
满满三桶鱼,少说也有七八十斤,李凡清楚的记得,上辈子家里领着他到县城看病,路过菜市场的时候鱼贩卖的泥鳅是八块钱一斤,小河虾六块,杂鱼两块,那时候就引得他爸爸这一阵惊呼,说真赚钱,回家也想趁着农闲去卖鱼,可是回家后叨咕挺长时间也没有付出行动去卖鱼。
李凡心底的估算一下,这三桶鱼都卖掉,少说也能赚个几百。
这个年代的几百块,无疑是一笔巨款,他们全家一年的收成剩下来,不过也就是几百罢了。
李凡心里美滋滋,有了先知先觉的条件,赚钱貌似也不难。
回到家里的时候,身上造的跟个泥猴一样,挨了一顿臭骂之后,吃了两个玉米饼,往炕上一躺,开始规划这个暑假应该做什么。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买一辆小摩托,如果这年代能骑上一辆小摩托上学,那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无论走到哪都绝对是焦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