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殷禹揭开头罩,望着这间摆放了瑶琴、香炉,装饰淡雅、富有情调的房间时,直感到一头的雾水。
他被那长安县令的手下武卫押解走后,刚拐过一个街角,脑袋就被人罩上一层黑布,目不能视。
接着凭感觉就被押进了一辆马车里,稀里糊涂、左拐右拐地走了好长一段路,只知道被带到了某个地方。
他原以为会是县衙大堂或者监狱牢房之类的地方。哪知睁眼时会是这样一个典雅厢房,而屋子里除他以外又没有别人。
一时间脑袋里充满了疑问。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殷禹想着,走到门口试着想开门一探究竟,却发现门窗紧闭,从里面无论如何也没法儿打开。
只能气馁地回过头找张椅子坐下,脑中却开始飞速思考起目前的处境,以及刚才所发生的那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怪事。
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大胡子安修仁和李世民的态度。
殷禹心想:“大胡子明显是李世民手下的人,他既然比我早到长安,理应早把那封告密信交给李世民,刚才又为何阻止我说出信里的紧急军情,难道是为了防止民众恐慌?”
他又闪过一个念头,心下一懔,猜测道:“又或者是大胡子根本没把那封信交给李世民?所以他见我要说出秘密,才急忙阻拦,而李世民刚才袖手旁观的态度也就说得通了。”
但他转念一想,又发觉不对。
刚才李元吉突然出现表明要带走自己时,李世民的举动明显慌了。他若是不知情的话,又为何会如此在意自己?
殷禹扶着额头摇了摇,只觉得这些问题把自己想得脑袋都大了。
吱吖一声!
蓦地,那道紧闭着的房门被打开了。
殷禹猛地抬头,只见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满面含笑地步入了房间。
他一身文士打扮,大约四十来岁,五官端正,两边颧骨略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直挺的鼻梁,双目细长且神光闪闪,显示出其拥有非凡的智慧。
那人刚步入房间,即刻有人从外将房门关闭。他见了殷禹恭敬施礼道:“让阁下受惊了,在下姓魏名徵。”
他声音不疾不徐,语气和缓,隐隐有飘逸出尘之感,让人如沐春风。
殷禹坐在椅上还正自疑惑,闻言登时跳了起来,有些目瞪口呆,以一种不敢置信的口吻问道:“你就是魏徵?!”
魏徵不禁仔细打量殷禹一遍,道:“阁下认识我吗?”
殷禹心道岂止是认识,简直是久闻大名!
他今天能在机缘巧合下见到了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两人,已感到十分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而眼前的这个被后世称为贤臣表率的魏徵的出现,则像掀翻大船的最后一波巨浪般冲击了殷禹的想象,使得他有一瞬间头脑是空白的。
殷禹情绪稍缓后,回过神来,见魏徵还以一种好奇的目光望着自己,等待回答,便尴尬一笑道:“在下也只是从老百姓的口中听过大人的名字。”
魏徵露出一个原来如此的神情,又请殷禹落座,自己则在另一旁坐下,问道:“不知道怎么称呼?听阁下口音似乎不是长安人士。”
殷禹道:“在下殷禹,是原州的百泉县人。”
魏徵眼中露出一抹深思,像是随口一问,微微一笑道:“长安离原州颇有一段距离,不知道殷兄弟来此所为何故?”
殷禹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心中一动,想起一个重要问题,反问道:“敢问大人一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魏徵会心一笑,答道:“正是鄙人陋宅。殷兄弟适才被长安县令带走后,秦王便马上派人半路把你截了回来,特地送来我这儿招待。
只因阁下刚才在街上所说的事,事关大唐江山安危,实在干系重大,因此秦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万望包涵。”
说着又起身向殷禹行礼致歉。
殷禹赶忙起身回礼,心道原来如此,难怪那个大胡子安修仁刚才不让自己说下去,而李世民则态度暧昧。
心中疑惑顿时全消,便道:“既然秦王已经知道突厥大军不日即将进犯原州,不知朝廷可有对策了?是在下鲁莽了,在下并非要探听军情机密,只是心忧原州百姓的安危。”
魏徵双眸露出一抹惊诧,稍瞬即逝,笑道:“殷兄弟不必客气,你肯从原州大老远来通风报信,足见大仁大勇。鄙人十分佩服,只是——”
叹了口气,续道:“这消息秦王也是刚刚得知,还未来得及上报。鄙人倒是有个问题要问殷兄弟一句,这重要消息你是从何得来的?请勿见怪,你知道朝廷在这方面是极谨慎的。”
殷禹点点头,心道大胡子虽然把告密信抢走,却不知道它的来历,李世民有所顾虑也属正常,便道:“在下明白。”
接着就把自己如何遇见青衫武官以及获得告密信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全都说了出来,其中有关祆教的部分还特别着重说明。
魏徵在旁听着,原本古井不波的脸色终于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最后感叹道:“多亏了殷兄弟及时报信,否则我大唐江山危矣。”
又起身道:“此事关系重大,我要立即去禀报秦王,他必会重重有赏,殷兄弟在此先稍歇片刻。”
殷禹同样起身,忙道:“在下只想尽快赶回原州。希望魏大人能借我一匹好马,那就太感谢了。”
魏徵讶道:“你不要赏赐?秦王知道这消息后或会封你个一官半职也不一定,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
殷禹还是摇了摇头,他心里挂念着齐老爹和齐柔的安危,又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道:“在下天性散漫,为官之事从未敢奢想。现在只想尽快回去和叔叔妹妹他们会合。”
魏徵目露诧异,又细细打量了殷禹一遍,叹道:“殷兄弟真乃伟丈夫!好,我去吩咐准备,请稍等片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