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捋了捋细长的胡须道:“右相所言甚合我意,其他公卿又有何见解?”
礼部尚书徐清叟道:“陛下,这道理吴相公已经说得很明了了,臣也表示赞同。但大理之事尚未有想象之中严重、着急,大理本身也有天堑,坚城,重兵,不至于溃败于一朝一夕之间。由此,臣认为,大理之事尚不紧急,还是先把国政做好,击败蒙军,这些才是首要的。况且,若是再分兵支援大理,只会消耗大宋的国力。”
赵孟启听他讲了这么多,很明显,这徐清叟是觉得大理之事根本不值一提的。总之,可以一拖再拖。但身为“过来人”的赵孟启自然知晓,这拖下来的后果未有一个,大宋最后的一个邻国撑不至一年,终将被蒙古灭亡。
参知政事董槐道:“臣以为国事虽重,但大理之事亦要早谋。所谓‘未雨绸缪’,大理与四川毗邻,大理亡,而四川暴露,大宋的疆土将暴露在蒙古人眼中,如此,我大宋只会有四面楚歌之感。”
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的程元凤也站出来说道:“臣支持董参知之言,晚谋不如早谋,此件事,早晚是要应对的。至于消耗国力,实则在金国和蒙古的对战之中,我们一直都在消耗,而蒙古实则一直在增长实力。大宋国土沦丧,百姓或流离失所,或成了亡国之奴。因而,官家应当早些派兵支援大理才是,大理多撑几年,我们大宋就可以多安生几年。”
程元凤一番话很合赵孟启的心意,不过他觉得大理多撑几年,大宋不仅仅只是要“安生”,还要撑着这个时间,韬光养晦,整治国家,训练军队等等,以备来日之需。
赵昀思索了一会,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朕心里也一直在想,说起来,最先提这事的,还是叶梦鼎他们。”赵昀说到这,似满意又像疾讥讽地笑了几声,“就连朕的儿子也向朕提过,朕也觉得,不可不议。”
赵昀已经把话说明确了,这事必须要在意。
赵孟启没想到又提到了他,看了看宋理宗赵昀,似乎是在示意。
一直一言未发的谢方叔终于破天荒地开了口:“那依官家之言,是要出兵了,可又要何时出兵,派何人去呢?”
官家道:“这事正是朕想与你们商议的。”
众人面面相觑,意见不一。
赵孟启间众人都谈不出什么所以然了,决定自己开口:“父皇,臣觉得,不若让兵部尚书余玠援助大理。”
余玠!这个字眼迅速激荡在谢方叔心中,不知怎的,他总是觉得要弹劾余玠才成,而今若是让余玠担任支援大理的重任,那余玠这身职位与所握的兵权就无法再轻易去掉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