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张安就准备出门了。

“少爷,第一次看你这么上心,可别第一天就被赶回来哦~”灵儿将张安送到门口,调侃道。

“呸呸呸!你个乌鸦嘴!”

灵儿现在是张安唯一的婢女,另一个婢女小芳,张安因为实在不喜欢她每天心惊胆战的样子,便让张杨把她安排到其他地方了。

灵儿的性格和现代女孩儿颇为接近,可能因为从小便跟着王夫人,王夫人又不拘小节,才造就了灵儿这大大咧咧的性格。

灵儿对着张安做了个鬼脸,转身回去了。

大概十分钟,张安便到了蔡邕住处,由下人领着到了书房,打开房门,蔡邕正埋头写着什么,桌上披着厚厚的几层竹简,都快比跪坐着的蔡邕高了。

张安心想到,看出来这老头热爱历史了,看这架势起的比我还早,真拼啊。

心里想着,嘴上也不耽误,对着蔡邕拱手道:“张安拜见伯喈先生。”

蔡邕放下笔,抬手示意张安就坐:“你无表字,我便随你父亲一样,唤你安儿可否?”

“安儿拜见先生。”张安再次行礼。作为一个东北人,套近乎可是天生技能。

“昨日听你父亲说,你最近是在读六经?”虽然蔡邕拒绝了当张安的老师,不过张杨待自己不薄,所以还是象征性地聊几句。

“是的,不过只是几卷残卷,唯有《春秋》及《尚书》,我前几日已全部读完。”

“六经之中,以春秋、尚书最为重要,乃必读,易经次之。你既已读完,不如讲讲,有何印象深刻之事?”

蔡邕知道张安聪慧,但这天下先天聪颖的人很多,而真正能将这份聪慧用到读书上的人,就凤毛麟角了。

这下坏了!张安暗叫不好,自己所谓的读完,是听灵儿给自己读完,虽然自己是很认真地听,但灵儿也是只会识字,那断句断的惨不忍睹,再加上文言文难懂,张安这读了和没读差不多。

张安面上装作沉思,脑子里拼命回想初高中的历史课,终于想起了一个典故,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这两本书里写的。

“印象深刻…应该是…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张安吞吞吐吐地说道。

“哦?为何?”

看到蔡邕这反应,应该是蒙对了,张安松了口气,回想着自己上学时和语文老师争论的场景,继续说道:“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可能是假的。”

“假的?为何有此想法?”蔡邕听到这话,眉头微皱。

倒不是不悦他质疑先贤,而是昨日听说他上个月才开始读书,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粗读一遍,意思还没全部理解,却敢妄下断言。

张安看出蔡邕的不快,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从点燃烽火、到一个一个烽火台传递、再到各个诸侯看到、最后诸侯带兵马赶到王都,至少也要十几天吧,难道周幽王和王妃一直站在城楼上等着?”

张安见蔡邕没有说话,便继续讲:“而且,军队肯定也不是同时抵达的吧,总有先后,先来的看到是假的,回去的路上告诉后来的,大家不就散了吗?”

“就算他们愿意等着,军队也是一起来的,十几天的时间,恐怕王妃的兴致都没了吧。”

蔡邕已经愣住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他曾和其他人讨论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人以这种角度思考过,他也不是死读书的人,张安的话虽然很简单,但却是有道理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