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时,冬儿对锦秀说:“我长大以后要嫁到红泥畈去”

锦秀也跟着说:“我以后也嫁到红泥畈去”

许多个六年过去了,儿时的戏言没人会去遵守,儿时的两人也早已阴阳两隔,而那段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在记忆中慢慢飘散…

这是三省交界的一片大山,在这连绵起伏的大山中,夹杂着许多零零散散的村落和人家。

从山上流下的清泉汇聚成小溪,绕过梯田、绕过房屋、一路奔腾向前;流经山谷、流经平畈、一路向南又向东;曲曲绕绕,流进小河、流进长江、流进大海……

有梯田的地方必有村落人家,可山窝中的梯田,上午被东边的山挡住阳光,下午又被西边的山挡住阳光,只有中午一段时间的光照,光照有限自然收成有限。

可勤劳的山里人们是不会屈服的,山里的田地质量不行,但可以发展数量。能引到水去的山坡都可以开垦成梯田,引不到水去的山坡开垦成地,那些低矮的山丘更是当成了香饽饽一早就被开垦成了地。

种上花生、芝麻、红薯、绿豆、红豆、萝卜、青菜、辣椒等作物。春天时田里种上土豆,等土豆成熟挖回来后,又可以去栽上水稻,连田岸边一点点地方都不会浪费,种上些豇豆或黄豆,秋天稻谷收回来后又可以栽上油菜,稻谷脱下来后稻草杆子一捆捆码好,留着冬天给牛吃。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虽然国家早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这送子娘娘似是特别照顾这山里人家。光这一个小小的湾子,十来户人家。那一年,就有三个大肚子的孕妇。

说起这湾子,往上数五代却是同一个姓李的祖宗,应该是清朝末年一片混乱时为逃避战乱,举家搬迁到了这深山中。在老祖宗未搬来之前,附近的其他湾子也有人家先搬来。

依山而建的房屋,屋后是高山,屋前对着的也是高山,大块的稻田就在这两座山之间,一条清澈的小河水沿着屋前的山脚流过,但屋前的高山要比屋后的高山矮,屋前的高山除了山顶有些树木,山脚山腰早已开垦成了菜地,每天早上太阳就从屋前的高山升起。

三个孕妇中最先生产的,是这湾子中间的一户人家,男主人好似古代的文弱书生,因为自小身体弱的原因,家里也一直想让他走读书这条路,无奈高考落榜,只得回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女主人个子比家里男人还高大些,是娘家唯一的女儿却从未娇生惯养,干起农活来是一把好手。

这次生的是他们家老二,老大叫李锦华,是个两岁的男孩。这家的女主人在费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孩,就着哥哥锦华的锦字给她取名李锦秀。

按理,这一儿一女的,全家人应该是很高兴,可这一家人却是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面对这个刚出生的婴儿竟没半分笑脸,因为这女孩长得很丑或是有什么缺陷?哦不,不是,虽然刚出生的孩子样子都是丑丑的,但也没有任何缺陷啊。

那这个叫锦秀的小女孩为何不受人待见呢?事情还得从锦秀妈妈怀孕时说起,先是锦秀妈妈自显肚子后,锦秀爸爸就开始生病,等到锦秀快出生时,锦秀爸爸的病却是更严重了,甚至起不了床。

在锦秀奶奶那个年代,是鼓励英雄母亲、光荣母亲,孩子生的越多母亲越光荣。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十个、八个孩子,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家里多添一个孩子就是多添一口饭的事。生孩子也简单,准备一套小孩衣服、一把剪刀、烧点热水,在自己家就把孩子生了。不用接生婆也没有接生婆,更别说去医院,这几十里的山路没人会去,万一半路上生了怎么办。也有人回娘家时来不及回去,去牛棚就将孩子生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