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者并非专业,所以提供的名词解释未必是准确的,可能有所偏差,能够便于大家阅读即可!为了便于理解,还使用了大量类比,而且用语也较为口语化,请大家见谅!
·
日本战国:(1)通常指应仁之乱——大阪之阵(即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其前半部分为室町幕府时期,后半部分为安土-桃山时期。进入16世纪后,室町幕府基本上失去了对大名(即诸侯)的有效控制,局面或许可以勉强类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和诸侯们。每一家大名各自为政,互相攻伐。
·
五畿七道:日本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分为近畿五国、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南海道、西海道。近畿五国包括了五个令制国,而每一道同样下辖一定数量的令制国。不过在战国时期,五畿七道不是有效的行政单位(即没有东海道道主之类的实权官职),有效的行政单位大多数局限于令制国本身。
·
令制国:日本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全天下分为六十六个。今川家统辖的骏河国、远江国便是令制国之二。令制国的行政官职为“守护”,如今川家兼任“骏河守护”、“远江守护”。
·
官制:
(1)战国时期的日本官职基本可区分为两套,一套是朝廷的官职,另一类是幕府的役职。由于朝廷在镰仓幕府时期便已经失去影响力,其官职并不不具有实际行政权力,而类似于虚职。幕府的役职才真正能赋予持有者行政权力。方才提到的骏河守护、远江守护便是幕府役职。与之相对的,朝廷赐予的”骏河守“、”远江守“这两个官职则没有实际意义。
(2)正是因为朝廷的官职没有实际意义,“冒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冒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当任何一个武士的祖上担任过某一个朝廷官职时,他便可自称该官职(他人也会以此官职称呼他),但这样的官职只是“百官名”,并未得到朝廷认可。朝廷认可的官职,往往会附带一个位阶(如:正三位上,从四位下)。而朝廷的役职则没有位阶,通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冒称。
·
大名:日本战国时期的格局领主,可以类似于“诸侯王”。既可以用来称呼家族,也可以用来称呼个人。(可以说大名今川家,也可以说大名今川义元)
·
家督:家族首领的称呼。
·
家臣:臣服于家督的臣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