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律琵琶曲集发行十天,在临安和周边总共才卖出两百多本,比起白鹏飞的其他作品销量堪称惨淡。但在整个江浙的音乐家中带来的影响可是非常大。
只卖了两百册,是因为懂音乐的人本就不多,许多乐师还是乐户,大多不识字,根本不会逛书店。
而能买得起书的音乐家里,这本平均律琵琶曲集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带来的反响简直相当于往江浙的音乐圈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首先十二平均律的提出无疑是划时代的想法,只要能看懂十二平均律意思的人,无不为之惊艳。而五线谱更是受到懂行人的一致好评。
在五线谱出现之前,写个合奏曲谱可叫一个麻烦,比如清代编撰的九宫大成曲谱,管乐用一种记谱法,弦乐用一种记谱法,唱腔再用一种记谱法,节拍又特别潦草,看起来十分不方便。而用五线谱,直接来三行谱子就行。
许多数学功底欠缺的人看不明白平均律,看懂附录里的五线谱却不难,很快他们便发现五线谱的妙处,许多人开始试着将一些曲调打成五线谱,相信之五线谱将很快在整个江浙流行起来。
而白鹏飞的那二十四首曲子才真的是效果爆炸。
二十四首曲子,将十二平均律的能力完美的展现在众人面前,让许多人惊讶,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写曲方法。
十二平均律绝对是音乐理论的划时代发明,相当于牛顿定律之余物理学的地位。没有十二平均律,许多乐理概念都很难出现。
有些人以讹传讹,说中国古代的戏曲包含许多不协和音程,所以古代中国人对于音程的审美是和现代人不同的,许多现代人认为的协和音程在古代中国人听起来并不好听。
这说法白鹏飞完全嗤之以鼻。
协和音程是个能计算出来的东西,古代中国人也是人,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如果古人听不出协和音程,那么五度相生率、纯律这些中国古代就有的律制是怎么跑出来的?如果古人不觉得纯四度、纯五度好听为啥会主动去找这些音程,制作出律制?
至于戏曲里的不协和音程,大家觉得好听,白鹏飞作为曲艺工作者认为很多不看戏的人理解错了。
戏曲不是歌,听戏时听的是那种带劲的味道,而不是曲调。
这就像说唱音乐一样,人们不会去分析说唱歌手两个吐字间的音程是否和谐,发现不协和音程就说喜欢说唱的人没有和谐音程的概念吧。
戏曲是戏曲,歌曲是歌曲,自古就不是一种东西。也不是同一种评价标准。
不过因为古代记谱方法的不便,加上保护曲调的意识不强烈,白鹏飞前世的时空里,中国的古代曲调大多失传。
起码到了前世的清代,九宫大成曲谱里的许多曲牌配的调都已经是昆曲的唱腔,而不是原本的曲子了。
白鹏飞自己很怀疑这就是因为戏曲的流行,使得到明清时古人对于音乐的审美已经戏曲化,不再追求曲调的优美,而是喜欢欣赏高亢婉转的唱腔。所以带着整个古代音乐走向了和欧洲完全不同的审美道路。
但归根到底,这也不过是一种选择,而不能说是古人就听不出协和音程了。当你把十二平均律和谐和音程们,放在古人面前,古人还是识货的。
白鹏飞那从前世曲调中精选的二十四首大小调曲子就因此得到了音乐家们的极大肯定,特别是朗朗上口的音乐,很快便流传开来,连市井间也有人歌唱。
泰不华和白鹏飞也被奉为通晓乐理的大家,众人知道泰不华是高官,不敢打扰,白鹏飞家里却因此隔三差五收到音乐家聚会的邀请,想要请他到聚会上去和大家讨论乐理,白鹏飞自然懒得去,全都礼貌的推辞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