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机很好,曹军为了阻击进攻合肥的孙权,不得不向扬州增兵,襄樊兵力也因此被抽调了不少。

于禁临危受命,统帅七支军队,前往襄樊地区配合守军作战。

这不是于禁第一次临危受命,宛城战张绣,官渡防袁绍,于禁总是出现在曹军最危险的地方。

每一次于禁都出色的完成任务,除了最后一次。

如果没有最后这场襄樊战役,于禁相信,自己死时,盖棺定论的时候,一定会是曹操麾下立功最多的外姓功臣。

出征的时候,于禁享尽荣光。

到达襄樊战场后,他不得不接受曹仁的命令,驻扎在樊北。

对于曹仁的命令,于禁本来是想拒绝的,奈何曹仁的态度很强硬。

曹仁给出的理由无懈可击,于禁和庞德的部队驻守在樊北,可以和樊城的守军形成犄角之势,不仅便于防守,还可以抓住时机发起进攻。

曹仁和于禁都是曹军名将,两人资历老,经验多,拥有分兵的条件。

曹仁的布置不能说不对,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于禁和庞德等人移营樊北之后没多久,天降暴雨,汉水暴涨,关羽趁势水淹七军。

很多错误是没有机会补救的。

于禁不仅没能解除襄樊的危机,反而被关羽的水军围困。

在生死之间,于禁选择了投降。

成为俘虏后的当天,于禁听到了庞德不屈而死的消息。

不怕不如人,就怕人比人。

于禁是曹军宿将,曹氏起家时候的从龙之臣,跟了曹操三十多年。

庞德只是一名杂号降将,而且,他的前主公马超和堂哥庞柔都跟随在刘备身边做事。

在那个关键时刻,两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

庞德的伟岸形象算是立了起来,而且,他还会扬名后世,于禁的污名却永远无法被洗净。

夜深人静的时候,于禁也在反思,自己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立过赫赫战功,为什么在最关键的选择上退缩了。

他也曾问自己,如果当时坚持一下,是不是也就过去了。

投降关羽之后,于禁并没有受到羞辱。

身为战俘,于禁却获得了较高标准的待遇。

除了不能随意出行之外,饮食和生活都得到了保障,而且,于禁和普通降兵不一样,他有独立的房间生活。

于禁明白,这并不是关羽滥发善心。

许多年前,于禁和关羽两人同在曹操麾下共事过,那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

关羽是一个成熟的统帅,他知道于禁的价值和用途。

所以,利用优待于禁来招降纳叛,稳定降兵的军心。

世间充满了传奇,于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战胜过自己的关羽,同样从人生顶峰跌落谷底。

孙权的部队偷袭了荆州,关羽失去了江陵城。

吕蒙进入江陵后,第一时间派人来到于禁住处。

来人安抚住于禁的情绪,告知孙曹两家联合的消息。

使者转达了吕蒙的善意,这位大都督不但保证了于禁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而且,提高了于禁的待遇。

吕蒙确实赶走了关羽看守于禁的士兵。

但是,吕蒙同样以保护于禁安全为理由,派出士兵跟随于禁行动。

江陵虽然换了主人,但于禁明白,自己的处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吕蒙虽然表达出对于禁的善意和敬意,但却从来没有亲自上门拜访过这名败军之将。

和以前相比,于禁至少获得了部分自由,不再是一员降将。

他甚至可以在吕蒙军士卒的陪伴下,离开自己的住所,进入江陵城中。

于禁也曾尝试出城散心,但是,当他稍微有出城的倾向,就会被随行士兵借口阻拦。

城外不能去,城内同样有很多禁地。

于禁不但不能接近武库、军营,而且,他没有拜访旧部的权利。

吕蒙对于禁的尊重,与关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孙曹虽然因为抗击关羽走到了一起,但是,吕蒙还是把于禁当成了一张牌,而不是友军将领。

和庞德相比,于禁虽然遭受了羞辱,但他终究还是活了下来,尽管他几乎失去了一切。

他不仅是一个不忠诚的将领,还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因为自己的投降,自己的儿子也会在曹地受到歧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