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鸡鸣五更起!

早晨的太阳渐渐的升了起来,点点温暖的晨曦透过竹林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上。

在这样宁静的乡村里,厨房里的炊烟袅袅地飘起,欢快的小鸟在房前屋后的竹林间跳跃着,出早的农妇挑起了担子,在菜园子里精细的挑剔着,操磨着。不时,还有几个不听话的农村小娃儿,大清早的,还带着朦胧的睡眼爬了起来,哭着喊着找爹娘。

王有良蹲在大石门槛上,抽着闷烟,不时还带来几声咳嗽,惹得在厨房里忙活着煮早饭的粮嫂,探着头出来,狠狠的对他发了急句牢骚话。春花婶把刚从田里摘回来的青菜择了又择,细心的照料着她的菜篮子,然后又回厨房那盆子出来洗菜,刷锅,炒菜去了。王百家和王不凡从房子里把那辆木板双轮车抬了出来,放在大门口外,又把轮子装上了。王不然睡眼模糊着,走到刚装好的双轮车前,一屁股的就坐在一边的双轮车把上。王百家和王不凡装好了车子,又从屋子里,一麻包一麻包的把晒好的稻谷扛了出来,重重叠叠的装在车厢上。

“爸!可以吃饭了,别抽了。”春花婶对着王有良说道。

“嗯!我知道了。”王有良应道,又转身把烟斗放回了屋子里。

“饭都做好了,过来吃饱了再装吧!”粮嫂走出了厨房,冲着他们仨人喊道。

春花婶把做好的饭菜张罗着往桌子上端。

“还有几包就装完了,你们先吃吧。”王百家说完,继续和王不凡把稻谷往外扛了出来。

这样愉快的早晨,带着红土壤的清香;清淡的饭菜里,也承着一家人的简单的平凡的幸福。

吃完了饭,八九点钟的太阳越升越高了,阳光直接照射着大地。

王百家使尽了吃奶的力气,把装在双轮车上的一千多斤的稻谷,往浪花村村委会大队处拉去。王不凡和王不然两兄弟,一左一右的跟在车厢后面,也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推着双轮车前进。

似乎,这一段长长的坡道,装满了这个家庭里的沉重。

村委会大队临时设的点在浪花村西南边两里外的公路边。这里有几间不知道哪年盖的公家闲置房,房子门前是一大片开阔的空地。旁边的小河是一九六二年困难!时期修成的浪江水库运河,河上架设着一座石板桥,桥两端连接着公路的两端,一端连接着浪花村内部的村道,另一端就是通往外面的村路了,往西南方向,是去水谭镇,往东北方向是去廉城县的路。这个村委会大队临时收购公粮点,刚好在运河的对面,已经超出了浪花村委的村民居住区。因此,这里常年没有人打理过,若不是把一年一度收公粮的点设在这里,这里的几间闲房就更无用处了。而更重要的是,门前这条村路,是西南方向通往外面的唯一出口,有利于政!府?部门把收上来的粮食装车运走。

从浪花村村边到浪江水库的运河桥上,是一段长长的小斜坡。走完了这段斜坡的村路,就到了运河的石板桥上,过了石板桥,就是今年水谭镇粮食管理所在浪花村委设的临时收公粮的地方了。

王百家把双轮车上的稻谷拉到了斜坡处。他望着这一段长长的小斜坡,就好像是在掂量着全家人的饭碗。王不凡和王不然,从小也对这段小斜坡有着深深的厌恶。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开始懂得了,他们要费尽所有的力气把晒好的稻谷拉上这小斜坡,走过了这个石板桥,就意味着他们全家人,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月要缺粮少吃的!去过那种拿着篓子,全村四处借粮的日子,也已经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可还有什么办法呢!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是劳苦的农民的孩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