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全知县舞鞭,在头顶上空丢了个解数,紧接着一个旋风扫落叶,掠得空气呜呜直叫,直向刘长头脖颈甩过。

刘长头铁戟一头扎地,支着身子向后半仰,躲过了鞭子后,弹直身来,喊一声“看戟”,盖顶砸向全知县。全知县挥鞭向右抽去,打偏铁戟,飞起一脚,踢向刘长头的下巴,刘长头右手丢开铁戟,一把拧住全知县脚尖,全知县腾空旋起另一脚,刘长头蹲身躲过。

两个人一招一式,打斗了数十个回合,喘着粗气喝茶歇息。

粗气过后,全知县又绰着一木棍,点东捣西,逼得刘长头东闪西避。突然间啪的一声响,木棍在地面上拍了一下,轮起向刘长头砸来,刘长头急叉起双剑架住。全知县抽回木棒,点点戳戳,横扫竖打,又是一个虚幌。

只听“哎哟”一声,刘长头躲闪不及,一棒直捣在心窝子里,刘长头只觉得眼前闪金花,叫了一声,向后倒下,一个仰八叉躺在地上。

全知县丢了木棒,伏下身子搬起刘长头的头问:

“咋样,手重了,挺得住吗?”

刘长头吐了一口血,硬撑着道:

“不打紧!”

全知县见吐血了,嘴里叨噔着“闯麻达了”,手里扯起刘长头,唤来两个衙役,背起刘长头直往益寿堂奔跑。

刘长头没有生命危险,就在益寿堂医治将养。柳妈见是官府的人,端茶递水,殷勤服侍。水果茶点小恩小惠的奉承,让刘长头感动不已,对柳妈道:

“鄙人这点小恙,没少烦劳柳妈,又是吃又是喝的,柳妈的恩惠,鄙人此生结草衔环,没齿不亡。”

“官爷这么说,就显得外道了!官爷能来顾看这小门小铺,是益寿堂的荣誉,我这老拙妇服侍官爷,也是份内劳动。岂敢说烦劳!”

两人说着话,全知县提着一笼吃喝来了,看着一堆水果茶点,对刘长头道:

“看来你在这里还挺如意的,待遇不错吗,又烦劳柳妈了!”

柳妈急道:

“全大人一日万机,还能如此上心下属,令人尊崇。我这小民应做的事,怎敢说烦劳哩!”

刘长头又将柳妈如何悉心看护,如何不辞辛劳,向全知县褒扬了一番。大家阿谀奉承了一会儿,各自散了。

柳妈为大河牵线拉婚,让社先生拦下后,对社先生又加了一层妒恨。凌云的出现,她认为当年抢孩子的人就是社先生,便捏住这个柄端,又在肚里做事。

刘长头的棒伤康愈了,柳妈乘机塞了一包银子,把社先生当年如何抢走孩子,如何把孩子送给其妹妹月氏,如何找到孩子的事,细细说给刘长头,让刘长头窜掇全知县,拿社先生问罪。

刘长头答应了,途中掏出两块银子私囊,其余拿给全知县,并将柳妈的意思全盘端给全知县。全知县收了银子,却说:

“社先生是圣上御封过的人,也是让白知县丢了脑袋的人。这种差事你也揽。”

刘长头听了,抬起手直挠头,不知何言以对。全知县又说:

“不过,二十年前的事了,二十年都能过来,再过此年也无妨。先察访察访,这一察一访,不就几年又过去了?”

刘长头看着全知县,会意地笑了。

凌云给芥子画了像,也给大河、社先生、麻婆婆画了。芥子拿着画和自己对比着,让奶奶看:

“奶奶你看,像不像我?”

麻婆婆细看时,有态有神,栩栩如生,有点不敢相信,惊讶道:

“看这孩子的手艺,神仙般的,咋画出来的,竟然这等相像,活人儿一般!”

芥子又拿出奶奶和舅舅的画像,让他们看,大家看了,发丝真切,眉眼传神,形态逼真,赞叹了一阵。社先生道:

“没想到,凌云的美术造诣如此之深,放在家里可惜了。明日在学堂开设美术课,你去教学生画画,你看行不?”

“行,我成日家无事可作,也闷得慌,能做点事我很乐意!”凌云爽快地答应了。

凌云教学生画画,学生觉得很新鲜,学得很投入。这让凌云更加兴奋,头一天做老师,颇有收获,回来就给大家炫耀。

大河看着妹妹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替妹妹欣慰!

这天,祝太守派遣官差,送来了聘凭大河做安定郡文史官的聘任状,说安定郡原来的小文史官调任到凉州刺史部去了,因识文断字的人缺少,聘了大河,要尽快上任。

社先生看了聘任状,心下有些不安。

社先生自从祖上从政为官,株连操家后,对从政心有余悸。可是大河见妹妹有了自己的事业,愉快的样子,也想有自己的职业。

一家人喜忧参半,为大河打点行装,忙乱了半夜。次日,社先生套起马车,送大河去安定郡赴任就职。

没几个月,大河就熟悉了所属职业。无非是些卷宗文书写作管理之类的,因是祝太守的救命恩人,祝太守很看顾。

大河差事做的得心应手,很是快活,隔三差五回家来,说说郡衙的事,一家人甚是高兴,社先生悬着的心也随之放下了。

芥子已经长大成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了,一门思跟着社先生学经修典,经书读了不少。

这天社先生对芥子说:

“你的学业已有建树,舅舅的学识现在不能再教你了,该送你去国学了。在私塾永远成就不了你,要成大器,就得上国学。上了国学,视界也就不同了,看得宽广了,才有革故鼎新的思想。”

芥子道:

“国学院距家甚远,如何去得?去了我会想家,还是在私塾吧!”

社先生道:

“男儿志在四方。心安,四海为家,无论身在哪儿,心安就是家。你不能做井底之蛙,你还记得吗,你第一天来私塾,我就说过,将来必成大器。现在是你成大器的历炼时期。如同那些瓷器要成型,就得到窑里烧一样。”

芥子点头应诺了。

经过一番准备后,社先生将芥子送进了国学。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