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
姜铭走回书案后,与各大臣一起坐下,绷起脸皮扯出微笑,说道:“诸位爱卿,不如先自我介绍一下。”
各位大人面面相觑,眼神交流一番后互相轻轻点了下头。
御书房现有8位大人,最前边2位,第二排4位,最后一排2位。8位官员中有一位明显是女官。姜铭心中友好许多,有点熟悉的唐朝的感觉。
最前边左边那位站起身,拱手道:“臣黄开明,吏户部,尚书职。”
这是黄尚书大概这辈子第一次也可能唯一一次自我介绍,另古人尤其自谦,一些夸赞自己功绩的话肯定不能通过自己的嘴巴说出来,则第一位的介绍到此为止。
姜铭扯了一张宣纸,21世纪的码农,黑水笔字可能都写得不太利索,更何况毛笔。但是她也不惧,选了一根作画描图的细硬毫笔,笔尖占一点点墨汁,开始记笔记。
她想的很清楚,自己有多少墨水自己清楚,不想丢命只能硬着头皮扛起国家,但是这么多人靠她吃饭,也不能随便。现在该露蠢的时候不要吝啬,有问题及时问,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更有三顾茅庐的历史美文。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才为上策。
尽管黄户部尚书对小皇帝选笔写字各种一言难尽,但是为大臣者,若是教导出一代明帝,那也是名垂千古的美事。在小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黄尚书已经暗暗开始物色教导书法的名仕。
姜铭的稿纸上落笔一个“户”字。不管现在的字是怎么写的,反正她写的简体汉字。
最前边右边那位起身,拱手道:“臣邱遇,吏兵部,尚书职。”
姜铭落笔:“兵”,接着吏部尚书——李达,礼部尚书——张文之,刑部尚书——戴平,工部尚书——温子熙,御史台御史——王衡,大理寺卿——钟宏清。张文之是八人中唯一的女官。
作为一个对历史不够兴趣对政治缺乏敏锐度的小姑娘,姜铭对复杂的官僚体系制度很是头疼,即使在看小说时遇到皇帝擢升或者贬谪的时候,她都在想:皇帝怎么能够记得住那么多官职的?
接着,众大臣分别就自己的机构组织对小皇帝进行科普,好歹让小皇帝知道各部都是做什么的。
让姜铭松了很大一口气的是,本国的最高行政机构除了皇帝就这8个部门,这8个部门下又分无数个小部分,分管各项事宜,但目前小皇帝还不需要了解那些。
姜铭拿起奏折,问各位大人:“这些奏折,只能朕一人查阅吗?”
“这......”
黄开明起身拱手道:“回陛下,奏折上所书均为国家大事,事关江山社稷,不为旁人道也。”
姜铭摸摸奏折,说:“假设100本奏折,1刻钟看3本,100本需要33刻钟多,即4个多时辰,如此光是批阅奏章就过去了一个白天;一旦遇到难以抉择的大事,朕需要宣召大臣们前来讨论,时间不定。嗯......”
作为一个程序员,除了功能性bug,性能bug也是大问题,很影响用户体验的!
姜铭稍微带入一下某大型集团CEO,那才是正常的工作效率。当然管理国家和管理企业有很大不同,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小鲜都放到锅里还在砍柴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小皇帝决不允许此种情况发生。
就如每个企业高管都有自己的秘书一样,小皇帝需要自己的奏折评审团,但是这种奏折评审团并不是筛选后选择部分查阅,而且不同的人阅读同一份奏折后用简短的话描述奏折内容,而姜铭依据这些简短概述来查阅奏折,若是一份奏折的批阅时间缩短至1分钟,100份奏折只需要100分钟,甚至不到一个时辰。
姜铭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各部大佬,大佬们想想觉得可行,但是评审团的人选从哪里来呢?
小皇帝想想门外候着的德喜公公,要是公公们都和七下西洋的郑和公公一样剽悍,岂不是可以建立本朝的东厂西厂?
但是不知道本国国情,姜铭不能随意开口。毕竟宦官在哪个朝代都好似不太受欢迎。
又是黄开明尚书起身拱手:“臣以为,人选可从翰林院中选取。翰林人人文采斐然,概述奏折不在话下,但以防国事外泄,需对应之策。”
“黄尚书所言在理,此事交予黄尚书办理,如何?”
“臣遵旨。”
“诸位爱卿,今日份奏折,劳烦各位与朕一同批注,如何?”
“臣等遵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