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了,来人却不是意料之中的下人,而是蔡襄亲自相请。荀薛二人连称不敢,蔡襄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迎到了正厅。
天已经不早了,落座之后也没有过多客套,薛逸少向蔡襄说明来意,请下次蔡襄接受委任,不要拒绝。
蔡襄依旧严词拒绝:“我如果担任司徒之位,就会被子孙后代们耻笑。道理上我实在不敢就任。”
薛逸少一腔热情贴了冷屁股,话题到了僵局,荀畔开口了:“近来赵国内乱,光复中原在即,先生不愿出力吗?”
这话说的诛心,但蔡襄巍然高坐,许是前一阵子在廷尉丢尽了脸面,如今蔡襄的忍功臻至化境,轻易一两句话,蔡襄眼睛都不会抬一下。三人对坐无言,荀畔心中顿觉乏味,就要拉着薛逸少离开,一下竟没拉动。薛逸少就坐在那,直直的看着蔡襄。
薛逸少虽然直率,也是一颗赤子之心,蔡襄还是说了些心里话:“赵国的覆灭当然是好事,但是我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薛逸少竖起耳朵听:“为什么呢?”
蔡襄道:“打仗这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秦并不是能靠强大的武力压倒别人的国家,还需要计策和机缘。除了一些极少数的天才,其他的人还是应该顺应天意,量力而行。”
这些都是又有道理又无用的废话,薛逸少点点头,耐着性子继续听:“您的意思是?”
蔡襄的声音放低了些:“我观现在的情形,北伐未必成功。如果一定勉强北伐,只会是劳民伤财。出征前志得意满,出征之后才发现各处不足,那时就晚了,最终还是会成为朝廷的负担。”
他苦笑一声:“我的想法就是这样,恐怕与黄大人不同。这样我如何能为黄大人效力呢?”
蔡襄站起身,做出送客的手势:“这都是我的真心话,我言尽于此,两位大人请回吧。”
荀畔还想客套两句,但薛逸少已经沮丧的出门了,于是荀畔匆匆一礼,就出门追赶薛逸少。
薛逸少坐进马车里等待荀畔,荀畔赶上来对车夫道:“回府!”
随后说:“你又怎么了?刚才不是还兴致很高吗?”
薛逸少神色淡淡的:“蔡襄说的有理,所以我也感到忧虑啊。”
荀畔嗤笑一声:“就因为这个?自古战争就是有得有失,战场瞬息万变,更加没有万全之策。与其想这个,你不如想想怎样恢复我们在黄旭心中的信任,这才是要紧事。”
薛逸少毫不在意:“信不信任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当真要拉帮结派,与燕铮为敌吗?需要用人时自然会用你,不用也无所谓。蔡襄不出,黄旭一走,只怕江陵就归你管了。”
荀畔:“也有道理。”
不过世事哪能尽如人意,正当晋京热火朝天的商议北伐一事时,临邑王卷土重来,攻陷了九真,将九真八成以上的军民屠戮殆尽,满朝骇然。
皇帝尤为震怒,一定要黄旭给出一个说法,处理掉临邑王这个胆大包天的乱臣贼子。
但眼下是攻打赵国的绝好机会,黄旭舍不得放过。即便是他想,那些支持他的官员也未必肯退。有限的兵力要用在刀刃上,日南蛮夷烟瘴之地与富饶的中原故地比起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可九真之事迫在眉睫,不得不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