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安回来的第二天,周方圆将师兄弟几人聚在一块,一起吃个饭。
静安道人在闭关,没有参与他们四人的活动。但有热热闹闹的周方圆在,饭桌上的气氛还算不错。
韦安和甯毕的关系比扶溪想象中要好得多。扶溪本以为,依甯毕的性格,应该不会太主动地与人交往,但直到坐在桌前。扶溪才发现,自己更像师兄弟四人中的局外者。
周方圆一直在问韦安在江州的事,韦安说话言简意赅,两人说了半天,扶溪还是没太听明白韦安究竟是去处理个什么事。
扶溪白日见了韦安,发现她和夜色中看有许多不同。他比韦安高不了多少,韦安的身体没有少女的丰腴,青春期少女无意间流露的妩媚也在她身上找不到,韦安的身体甚至可以说有些干瘪,让男子看了会不禁心生同情,这同情不是男性常常带有邪念的对待女性弱者时的心理,而是纯粹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的同情。
周方圆和韦安说话时,有种小心翼翼,这是他和扶溪、甯毕说话时都没有的。
他很认真地听韦安说每一句话,一定会等她完整地吐出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时,才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他也不在语气里带上太多平时那种惊人的热情和兴奋,很像是在和韦安的对话中,默默地主动地将自己与对方同化了。
扶溪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周方圆,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吃这个。”周方圆时不时就给韦安夹菜,好像在周方圆眼里,韦安是个七八岁的女孩。
甯毕坐在扶溪左手边,扶溪见到周方圆频繁给韦安夹菜的动作,于是也给甯毕夹了几筷子。
甯毕吃饭很斯文,细嚼慢咽的,扶溪夹给他的菜,半天还没吃完。
扶溪家里的餐桌礼仪不算严格,他在家吃饭时,也不是很讲究,一道喜欢的菜夹个四五次也很正常,但在外头和亲朋好友吃饭时会注意一些。这时,他吃的就比较拘谨。扶溪母亲对他说过,可以借餐桌习惯窥视出一个人性格和家庭的冰山一角。
扶溪以前没什么感觉,后来他在大学遇到了一些从农村考来的同学,他们吃饭的习惯就让扶溪暗暗惊讶了一下。
四人的小聚结束后,扶溪去了藏书阁。
他试着将书带出过藏书阁,有种盗窃般的恐惧感。在回洞府的路上,他打算先翻一翻。
待他翻开一本《瀛洲志异》,却发现纸上一片空白。在藏书阁内时,他已经看到了三十多面,不会是记忆出现了问题。他试了几次,才发现藏书阁的书一旦被带出,上面的字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他在藏书阁一坐就是几天。筑基后,他不知不觉丧失了食欲,起初他没有并没有立刻察觉到这件事。是筑基结束后第二天,他发现自己没有饥饿感,并且持续了很多天,他才确认自己确实从此和人类诞生之初就带有的这种天性作了告别,而且,食欲的缺失反而让他感到轻快。
某一天,扶溪刚踏进藏书阁,就发现藏书阁的光线变了很多。原本红色的幽光弱了下去,一颗两个手掌大小的蛟珠浮在距藏书阁天花三四米远的地方,让藏书阁变得温暖明亮了许多。
他现在读的《瀛洲志异》,是一个游侠在旅途中所作的。
这个游侠写书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写这本《瀛洲志异》的初衷就是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想在生前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
他在自序中介绍到,他出身一个官宦世家,但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入官场,而是做了个隐游修士,和家中断绝了来往。
他在世间游历了三百多年,大陆上的每个州都有他的足迹,海上的一些岛屿他也涉足过。广阔的海域,无数的岛屿中,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瀛洲和蓬莱。因此他也是最先动笔写的这两本书的游记。
这种传说中的海上仙岛,不像大陆上受朝廷控制的地区,没有专人为其作地域志,因此私人写的游记几乎成了唯一了解这些岛屿历史和风物的途径。虽然《瀛洲志异》里夹着许多神神鬼鬼的传说,但读来也不失有趣,而且还似乎是有迹可循的。
扶溪看这些游记,也不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自从筑基时看到了那段持续几十分钟的幻境后,扶溪一直隐隐有种不安。
《瀛洲志异》扶溪已经看完,他想找姊妹篇《蓬莱志异》来看,在阁内寻了半个时辰,却怎么也找不到。
他用传音贝询问韦安,韦安听了他的问题有些茫然,她几乎没有看过藏书阁的游记类书籍,帮不上扶溪什么忙。她建议扶溪问问周方圆,周方圆喜欢看这些杂书,也许会知道。
扶溪问的时候,也没太指望韦安能帮她找到这本书,只是那天韦安让他多找自己帮忙,他便借此机会和韦安多了次联系的机会。
问了周方圆,他一听是《蓬莱志异》,就立马说道:“这本我之前看过,就是一本传说集合,而且内容没什么新意,不知是作者从谁那抄抄改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扶溪,你找这个做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