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把刘娥以贤内助和高参视之,那后宫不得干政的古训早就被他弃之脑后。

“福建路广植占城稻,有奏折上书曰此稻耐旱,亩产甚高,吾欲在江南推而广之,奈何群臣意见不一,政事堂迟迟不决,娥儿有何良方”。赵恒说罢希冀的望着这个高参。

“陛下,朝廷近年屡报大旱,推广占城稻是应有之意,官家可择一地试种。”

刘娥想了想又道:“陛下,农耕乃我大宋第一要事,不妨于宫内开垦一地试种之,如成,可请各大臣入内观之,岂不胜过许多口舌之争。”

赵恒听后大点其头,笑着说道:“娥儿真是吾的诸葛卧龙,甚是好主意,朕明日便下旨在御苑内垦田种之。”

他说完后在殿内志得意满的踱了几步,又道:“爱妃,你为朕出谋划策不少,待六郎满了周岁,朕定要让你进封皇后。”

刘娥内心虽然大喜,却微微躬身说道:“臣妾小户人家出身,本不配得陛下宠爱,陛下修筑玉清昭应宫饱受群臣诟病,万万不可因册封皇后之事再受群臣责难啊!”

赵恒神色坚定说道:“朕自有主意,爱妃不必担心。“

大宋皇城内有三位妃子、才人出身都比刘娥高贵:

杜氏,她是昭宪皇太后的侄女,昭宪太后是宋太祖、宋太宗的生母,按辈分算,是真宗的表姑母。

沈氏,前宰相沈义伦的女儿,名门高第;

杨氏,和刘娥一样也是四川人。她的父祖两辈俱为武官;

这其中的杜才人是自己作死了自己。

她自持是昭宪太后的侄女,在宫中颐指气使,赵恒封禅泰山,正式下诏提倡节俭,宫中不许穿金戴银,宫内人人遵守,杜氏照穿。

赵恒祭奠泰山回京,众人前去迎接,杜才人居然身着销金衣立于人群之中。

众目睽睽之下,赵恒勃然大怒,以杜氏违禁擅用金银之服,令出家洞真宫为道。

杨婕妤是后宫中温柔淑女的典范,她尽心照顾赵受益,且与刘娥情同姐妹,对刘娥不构成威胁。

只有沈才人出身名门,有诸位重臣推荐,是刘娥的劲敌,当然这个障碍,自有人替他拔除。

大中祥符四年四月十四,皇子满周岁时,真宗大赦天下,给皇子取名受益。

赵受益满周岁时抓周,紧紧抱住书本和玉玺不放,赵恒龙颜大悦,又是一番大肆封赏。

他借此机会,因中宫虚悬,又诏众臣议册立皇后之事。

此时朝中已然分成两派,一派以枢密使王钦若、三司使丁谓、给事中钱惟演为首拥立刘德妃,他们心思通透,知道赵恒立刘娥为后其意甚绝,这三人早就是刘娥一党。

另一派则是以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李迪为首,反对立刘娥为后。

赵安仁是副相,辅佐王旦执掌中枢甚久,广闻博记,历代典制律法十分熟悉。

李迪也是朝中有数的刚直大臣,此二人强硬反对立出身寒微的刘妃为后,赵恒不免有些头疼。

封后之事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赵恒是再也没有耐心拖下去了。

在王钦若的挑拨下,赵恒不顾宰相王旦的劝阻,下旨罢副相赵安仁参知政事一职,改任闲职--兵部尚书。

赵安仁一被贬职,反对刘娥封后的朝臣顿时雪崩,王钦若、丁谓、钱惟演、张耆等人纷纷上奏请封德妃为后。

刘德妃以退为进,一再上辞表,请辞皇后之封。

众臣子对赵恒那可真是心领神会,刘德妃每上一次辞表,请立刘德妃为后的大臣越多。

在这节骨眼上,宰相王旦忽然称病,不再上朝,刘娥怀疑王旦又在耍花腔,并再次上表辞封,赵恒不许。

十二月,封后旨意传至中书省,立德妃刘氏为皇后。

翰林学士杨亿见群臣不能阻止刘娥封后,愤而拒绝起草册封皇后的诏书,赵恒无法,只得另找他人起草诏书。

刘娥随后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几年后赵恒病重,刘娥辅政。

此后的刘娥不但辅佐赵恒理政十几年,更在赵恒去世后垂帘听政十几年,身披龙袍,险些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