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处后,陈卿依旧和往常一样,对这番际遇只字不提,倒头就睡,次日照常当值,不在话下。
如此接连几日,那小郡王爷又派人来寻过他两次,还带他悄悄参观王府花园,陈卿也在歇班的时候又悄悄带他到天晚集四处逛逛,不几日功夫,两人竟发现彼此意气相投,真成了朋友了。
转眼到了四月初五,那日上午,陈卿正在承运门附近值卫,几天不知去向的张安突然前来寻他,原来他朝会后即被长史派出去公干去了才回来。
陈卿见他头戴着一顶棕色大帽,身穿着也不是护卫罩甲而一身沉香色褶子,整个人看上去轻松许多,言谈之间少有的高兴,一个劲拉着他要到城中喝酒,还指名要去潞州城最好的酒楼潞鼎春。
“你连升两级,早就该当贺贺。走,咱们也去感受下这潞州城最豪华的酒楼什么气派。”张安大方说道,“今日我做东!”
陈卿扭捏道:“这……我正好当值,是不是……”
张安见状,在他耳边小声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你现在已经是这承运门的护卫官,这大门一般一个月也就开两次,平时没什么事情,你只要推说有公干,安排给下面人就行了。”
陈卿会意,安排好手下,两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王府。
一出府门,陈卿总觉得穿着护卫罩甲上街多少有点招摇,就要回去换上他的青布直裰,张安道:“有没有好点的衣服,这潞鼎春常去的都是豪商显贵,不要穿得太寒酸了。”
陈卿犹豫半天,终于还是拿出了那身压箱底的衣服—临来前伯父送他的那件潞绸大襟袍,这衣服他今天头一次穿,显得很不自在。
谁知刚穿好走出门来,连张安都惊得差点没认出来,连声赞叹道:“好个俊俏的公子哥,真是人靠衣装,这一身衣服穿上,别说去潞鼎春,就是去燕春楼也保证会被当做上宾贵客了。”
陈卿问道:“这燕春楼又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张安脸一红,含糊道:“没啥没啥,这种地方你还是别打听的好。”
二人于是上街,一路上张安不住地打量着陈卿这身衣服,啧啧赞叹不已,而陈卿的目光则总是忐忑不安,怕这衣服上的织金纹犯了忌讳,后来在张安的反复开导下才想开了,大大方方地行走在街道上,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周围行人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
说来也是,潞鼎春所在的十字街离王府井不算远,陈卿来此半月却从未去过。一来他这人不爱热闹,二来这半个月来他几乎连日当值,足迹就没离开过天晚集,今日竟然是他第一次到州城中心逛逛。
一路上周围人被他的衣服吸引,他却不时被周围的热闹吸引,这才发现,潞州城的
繁华竟然是他从未体验过的。
此刻虽上午已过半,这城市却如刚醒过来般,车轿行人川流不息,宽阔的街道两旁,民居商铺交杂,连绵无际,沿途挑着货担的小贩,路边摆摊的居民百姓,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商品,比肩继踵讨价还价的市人,各种声音杂在一起真个好不热闹。
而沿着王府门前的大道一路走过,越往前走,他就越是震撼。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处繁华的集市,集市上喧嚣之声依旧远远可闻,却不似一路上这般嘈杂。
宽阔的大道两旁,槐柳成荫,店铺林立,各色货栈商行前车马喧嚣,酒肆饭铺前旗幌招摇。街上衣饰华贵的人流,豪华讲究的店面,穿行其间的高车骏马,让陈卿连连感叹,真想不到这城中竟有如此气象。
因此他放慢脚步,边走边逛,这条路并不长,却走了半个多时辰。张安才指着前方街心处一座四层木楼道:“看,那就是潞潞鼎春。”
陈卿循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但见前方一十字街口,南北东西两条大道在此交汇,周围万家楼阁林立,而其中尤以一幢豪华气派的木楼最为显眼,它富丽堂皇地矗立在整个十字街最宽阔的街道交汇处,周围林木掩映,无限风光。
二人信步向前,终于看清了这木楼,竟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四层重楼合抱而成,围起了中间广阔达三十余丈的园地,再看这四重楼,个个无不是雕檐映日,画栋飞云,楼阁亭榭之间钩心斗角,似孤而不孤,实在是壮观得很。
二人走到楼前,但见酒楼门前槐柳树上系着几十匹骏马,西南树林间似有一车马场,高车大轿进进出出,门庭前锦衣如流,各色服饰夹杂着一起,无处不在展示着这里的富贵等级。
他们穿过拥挤的人流走近店门,抬眼望见楼头一块极大的金字招牌,上写着“潞鼎春”三个大字,字体劲偤,两侧乌木长牌上刻着一幅镶着錾金字迹的对联,上联写着“商比干访潞微子闻香下马”,下联写着“赵襄子避晋豫让知味停车”
“好一副对联!”陈卿不住感叹道。
张安仰起头,不解道:“好……好在哪里?”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笑道,“你也知道,哥哥我是个武人,从小读书不多,老弟你给我讲讲,也让我回去显摆显摆。”
陈卿缓缓道:“这两联写得好,好在引用了我潞州历史上的两个典故,又借这典故把这酒楼给好好的夸赞了一番。
你先看这上联,“商比干访潞微子闻香下马”。
说的是商周时期,被孔子称为三仁之一的微子,他因多次劝说同父异母的兄长商纣王爱民,被纣王贬到潞城一带做诸侯国君,建立微子国,在当地大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
丞相比干得知微子仁德,来找他,深受感动,回去亦劝纣王施行仁政,反而被纣王爱妃妲己谗言,最终被挖心而死。这上联借此典故来说明这酒楼饭菜之香,且用餐的都是仁杰之士,宰相之才,不然又怎会连比干都闻香下马。
再看这下联“赵襄子避晋豫让知味停车”。
说的是春秋时期,我上党有一义士名豫让,他本是晋卿智伯家臣,深受智伯的尊崇和信任,感其知遇之恩。后来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分,智伯也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悲愤万分,立誓要为智伯报仇。他说:“士为知己者死,今智伯知我,我必为他报仇而死,则吾魂魄不愧矣!”
豫让先是改换姓名,后自残其身,多次刺杀赵襄子不成,后来得知襄子在上党大兴土木,造襄垣城,便伏于他必经之桥下,伺机行刺,却被赵襄子活捉,襄子感其忠义,使人递衣服让豫让拔剑三刺后,豫让伏剑自杀。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由来。下联借此典故再衬托这酒楼饭菜之味美,且用餐之人都是忠义英雄人物,不然怎会让急于躲避仇杀的赵襄子都知味停车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