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涿县
崔钧吩咐驭者将马、车停在客舍,换了身整洁衣冠,便带着崔博往寻卢植。
边郡自是与安平不同,街两边胡商甚多,见过“大”世面的崔博当然觉得无趣,无非是些皮毛、胡弓、马匹。
胡商们见为首一人头戴小冠,与庶民打扮不同,为博得“贵人”青眼,吆喝地更起劲了。
崔钧也算是见过世面,京城的繁华他是见过的,本身家底也厚实,些许劣质货品不入他眼。只是四处打问,姓卢的倒不少,但称得上卢公的就那一位,众人皆指向西方,顺便推销自家产品,崔钧只是感谢,并未驻足。
砰…砰…砰…
崔钧衣冠整洁,拜访大儒,他是不敢怠慢的,连敲门都是很轻很慢的。
“吱…”门开了一道缝儿,伸出一只手来,门里传来声音:“我家主人歇着呢,名刺呈来!”
崔钧双手奉上木条,崔钧眼尖,见上书几个大字“中郎安平崔钧州平再拜”。接完名刺,那人收手回去,只听砰的一声,大门关上。
崔钧崔博面面相觑…
“吱…”大门打开,就见一门房捧着名刺还与崔钧,道:“家主人请你们进来。”
二人跟着门房,步入前厅,便见一威严男子正襟危坐于上首,君子不重则不威,卢公正如是。
崔钧以子侄辈大礼见拜,崔博紧随其后。何也?崔博太爷爷崔瑗曾与马融平辈论交,卢植乃是马融门生,崔钧是崔瑗从孙,大礼见拜不足为奇。
“晚辈安平崔钧拜上,卢公海内儒宗,士人楷模,今日得见,果然好风采。”
好你个狗才,竟先舔为敬,崔博在心里暗暗腹诽。
“小子安平崔博拜见卢公。”
其实崔博想岔了,卢植海内名士,自然要礼节周全,而以崔钧的家世,二千石不成问题,努把力虽九卿亦可致。
卢植一开始估计也被这架势搞得有点懵逼,后来一听,奥安平崔氏,故人之后。当即站起身,噔噔噔几步就走到了二人面前,弯腰扶起二人。
“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其声音洪亮如钟,正如书上说:大音声。
早上屋里也亮堂,崔博一看,嚯,好一根竹竿!这身量得有一米九了吧,须髯皆美,面皮生的也好,这长相估计年轻时也得是十里八乡知名俊后生。崔钧见过的几个男性,在容貌这一块没有一个能打的。
汉代是很看重长相的,公孙瓒就是以容貌和大嗓门,被太守看上招了女婿,混成诸侯的。有些官职会选一些容貌端正,大音声,美须髯的年轻人。
“今谒卢公,是为家侄之事,闻卢公学问经深,世之儒宗。吾侄年虽幼,却颇喜经书,家父青眼有加。”说着上前呈上了崔烈手书,道,“听闻卢公近日在家乡授课,还望不嫌家侄愚钝,一记室足矣。”
记室足矣,不过是客套话,既已递上崔烈手书,想必卢植还是会给几分面子,将崔博纳为入室弟子。崔烈虽小节有亏,但有重名于北州。
卢植眉头紧锁,盯着手书一顿猛看。
崔博心里咯噔一声,难道卢植与崔烈不和?啊吾死了。
“好好!吾虽不擅辞赋,但还能看出好坏,天纵英才,需好生雕琢。”卢植捻须,微微一笑,“可曾蒙学?”
说变脸就变脸,演川剧呐您?敢情刚才眉头紧锁,仅是因为不擅辞赋?
“回卢公的话,小子读过《仓颉篇》《孝经》《论语》,已然能诵,不过…”崔博顿了顿,继续说道,“小子愚见,《孝经》尚可,《仓颉》实不适合蒙学…”
卢植皱了皱眉头,面有不满之色,崔钧也在一旁疯狂甩眼色,似乎在说“我家怎有你这般狂诞小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