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仁轩第三层才是真正群英荟萃之地,寻常士子若是没有什么名气,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好文章,根本就上不来!原先太仁轩的布局便是以儒雅为主,配以古风水墨,不过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抄写的,但是第三次阁楼这里的都是真迹,甚至里面还有着先达孔圣的真迹!

“公子,这边随我来!”侍者恭敬地在前方领路道。

一进入三楼,意想之中的古色生香,书籍遍布并没有出现,甚至于在布局之上还不如底下的两层,苏若煊的第一印象便是简朴,简单至极!

这里的人不多,也就是十几人而已,但是个个举止谦谦有礼,一眼望去尽皆是饱学之士!

“终于见到真人了!可是让我等好等啊!能够指出现在朝廷的重弊之人,想必也是不凡之辈!”当这里的士子们见到苏若煊上来时,停止了彼此的交谈,一道道目光注目,上前热情道。

“在下苏昱,江宁人士!今日能够在此与各位同道相聚,实在是在下三生有幸啊!还望各位万万海涵,若是在下有何等见识不足之处,请多多见谅!”苏若煊行为举止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众位士子的青睐而感动受宠若惊,不过在场的众人皆是人中之龙,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若是步入朝堂在将来极大可能身居高位,提前与他们打好关系留下点情谊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这些士子未曾步入已然是一坛染缸的朝廷,还没有经历人心的险恶算计,心思纯净有若白纸!未来才能改变大周朝的风气。现在与他们交好那未来未尝不可收为己用,而且正因为这些人心思单纯,不像现在那些朝廷大臣狡猾自私,苏若煊才敢大胆与之相交

“苏兄所作之文章字字玄妙、句句精辟,实在是我等读书人心中的肺腑之言啊!想我大周朝自开国以来,哪怕是经历过奸臣当道的阴暗时刻,也未曾如今日的朝廷这般险恶,大臣们蝇营狗苟自私自利,不图报效国家百姓忧苦,不思虑为君分忧,反而如何图谋为己谋利,不惜压榨百姓,任意妄为地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有些官员胆大到居然光天化日之下贪赃无法!实在是令人心寒啊!殊不知百姓乃是大周的根本、基石,若是如此下去,大周将永无宁日了!”较为靠近苏若煊这边,一个貌似是此处士子为首之人似有心伤,满是忧愁困苦,更有愤恨之色形于表,大有一言不合便怒上朝廷之势!

“阁下大才,能够看得如此透彻!必是声名远播,敢问阁下名讳?”苏若煊问道,此人能有如此见解,想必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其胸中也是有着大才的!能有如此感概,怕是如许多隐居的大儒一样对当今朝廷失望吧!若非真心对待大周,无权无势之下早已明哲保身了!

“不敢不敢!在下邱居!区区贱言不过是鉴赏了苏兄的佳作之后才恍然大悟!若论才能!苏兄能够写得了如此传世文章,怕是远胜于我!在下心生佩服!”邱居连连谦虚推诿道。

邱居?果真是鼎鼎大名啊!此人师承多位大儒,琴棋书画四书五经无一不通,更被看好称为儒家下一代的领袖人物,曾两次参加过科考,不过第一次言论过于“直白”而致使考官不喜,第二次则是三年前,不过那次乃是景王掌控之下的科举,被景王拉拢不成而落榜了!自此之后便是对入朝为官有些心灰意冷了!

“邱兄何必如此自谦?在下不过是久居京城而已,故而对于当今朝政了解得多一些!”苏若煊亦是自谦道,文人之间的交流便是如此,不可过于骄傲,待人要有礼!

“苏兄!你在京城久了也是知道!如今这仕途一片黯然,我等有心报国之士投效无门,若是参加了科举从而当官,朝堂上也是孤掌难鸣,甚至是被孤立而远调他处,想要改变朝廷却是难如登天啊!更何况有才之人想要成为进士,必须背后有靠山,不然!难啊!”邱居不再相互夸赞,而是提起了此次的文会的主题道,这是事实!

其实说这次是文会,还不如说是那些有心报国的士子们想要寻找一条出路而聚集的聚会!在场的士子们功利心都比较小,而且在大周的各个州中文气也较大!是真正的爱国志士!

邱居此言引得在场众位士子争相点头,眉宇间的愁苦皆是难以释怀,这个世界还真不是那种有心便能够成大事的,愚公移山的存在只能是传说,碰到一个刚正不阿的考官,那么就是幸运的!但是碰到一个以权谋私的座师,那就对不起了,无权无势又不想同流合污的即便才华再出众也难以中榜!

苏若煊闻言摇了摇头,虽然这些士子一旦踏入仕途,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是必然的,而且苏若煊也认为他们之中能够坚守住本心的寥寥无几,但是这毕竟是一股新生力量,即便将来被染了颜色,还不如到自己的染缸里面,或许其中还有着几棵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呢!

“苏兄可是有不同的看法?”邱居见到苏若煊的态度,便忍不住开口问道。

“邱兄的观点请恕在下不能苟同!我等儒家弟子生而便是为了治世,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之外,那便是君主最大,甚至大过于家中的父母妻儿!而且我等孔圣弟子还有一句警世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乃是孔圣先师一生的目标,孔圣他老人家哪怕是走遍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哪怕是陷入了困境乃至于危及生命也是矢志于此!而我等作为孔圣先师的弟子,怎可能畏难胆怯?应当逆流而上!”苏若煊慷慨激昂道,其话语无不让人热血沸腾,大有“虽万人,吾往矣!”之势。

“话虽如此,但是当下时机却是不适合!朝堂的腐败已经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步,遍观满堂文武大臣,却是没有几个是真心为国的忠臣!在这等环境之下,在朝为官还不如退居山野,等到朝堂明朗之时再入朝为官!”这时邱居旁边一个青年士子道,他这话引得众人连连认同,对此都是深以为然,毕竟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很多不满朝政也不与乱臣同流合污的前辈就是这样辞官居野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