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昌龄师生向临渝关而来。这一天到来了平州。西汉末年辽东即有平州之名。东汉末公孙度据辽东,自号平州牧。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设平州,治所在襄平。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五师生一边走路一边观察沿途风土人情,时而跟当地人谈一些平州的历史,以上关于平州的历史就是跟一位当地老先生谈话知道的。

这一天五师生到了一个古镇,古镇门口上方阳雕“榆关镇”三个大字,原来这市镇叫榆关镇。五师生在镇内住了下来。通过打听,五师生得知,在离榆关镇东边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道著名古关,它就是王昌龄此行要身临其境体验的临渝关。

第二天,五师生早早起来,洗漱了,吃了早饭,乘马向着榆关镇东边的宽大驿道奔驰。没一顿饭功夫,前面的驿道两旁出现了成排的矮房子,在这些矮房子的周围散布着全副武装军士。王昌龄的诗意又来了,一首从军行脱口而出: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薛家兄弟赞叹一阵。

王昌龄五师生预感到临渝关就在前面不远了。果然,一道雄伟的城防立在眼前,只见如巨蟒一般的城墙横亘在驿道上,巨大深邃的拱形关门看不到尽头,拱门上方雄伟的城楼正中,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如斗大字,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尤其那个“一”字,仿佛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写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显得极为刚劲有力,蕴含着无穷的神韵。王昌龄想到这里,心中有所动:我大中华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我大中华的创造力是如此巨大,以致让你每到一处,总会一次次让你的内心震撼不已。

原来在秦统一以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部族的骚扰,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一条东至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城防,世称万里长城。这临渝关就是万里长城最东端的南北通道,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临渝关地处北部高山背牛顶与南部渤海之间,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隋唐政府为了防御辽东高丽入侵,在这里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因此“临渝关”、“渝关”之名屡见诸史册。

王昌龄五师生拿出通关文书,进入关内,五师生在关内来回走了几趟。

王昌龄忽然想起,在临渝关附近有一座姜女庙,经打听,原来姜女庙在离临渝关东边十多里的凤凰山上,五师生都想去看看,于是五匹马向着凤凰山方向奔驰而来。

现在姜女庙已经出现在眼前,只见庙字四周林木藉郁,掩映着黛砖红瓦,显得格外古朴清幽。配上檐头的灰色小瓦,使庙宇更加显得玲咙小巧,别具一格。一条石阶直通向姜女庙正门,青石砌成的道路随地势而逐渐增高,直达山门。长阶共百余级。五师生走近庙宇,原来是一座题名为“贞女祠”的祠堂。五师生进入祠堂大殿,正殿三间,中间塑孟姜女彩像一尊,她身穿素衣,满面愁容凝望大海两侧面各塑有一童子,一个捧着包袱,一个提着雨伞。彩像上方镶嵌着“万古流芳”的金匾。塑像两侧悬有一付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五师生看完彩像,转到彩像的背后,塑像后的墙壁上绘有“姜坟雁阵”壁画。

最后,五师生在祠堂的前殿和后殿以及祠堂周围到处转了转,发现周围还有不少供游览观赏的景物,有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姜女苑等景点。

庙院的左侧有一座钟楼,内悬古钟一口。东面墙壁上嵌有从临渝关东门楼临摹下来的“天下第一关”门额石刻。西面墙壁上嵌有历代文人墨客所作诗文的刻石。

忽然,五师生发现殿外的廊柱上挂有一副奇怪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五师生反反复复琢磨,但是总觉得这对联不好念,上联一连七个“朝”,下联一连七个“长”,怎么念呢?薛家兄弟不停地问王大哥,但是王大哥也不吭声,弄得四兄弟干着急。老四说:“王大哥,要我看,这幅对联是一个说话口吃的人写的,实际上就是海水朝落浮云长消。不过那个朝写错了,应该是三点水的潮。”薛龙薛虎和薛豹都说没那么简单,这么一个闻名于世的建筑,不可能按照口吃的念法来念这幅对联,更不会写错字了。这时候王昌龄终于开口了:“薛家兄弟,让我王大哥来念一念试试,也不一定是对的,几位兄弟参考参考。”

“王大哥快念!”

王昌龄缓缓念道: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四兄弟接着念了一遍,不过还是不太理解。王昌龄解释说,上联中,把第二个和第五个“朝”看成三点水的“潮”,把其他几个“朝”看着“朝气勃勃”的“朝”。

王昌龄这么一提示,薛家兄弟纷纷说:“对了,有意思了。海水早上涨潮,每天早上涨潮,涨潮以后接着潮水又退了。有意思有意思!但是下联……”

“下联只要把长字读成不同的音或者用同音字就有意思了,比如把长看着常常的常,把长看着消长的长。”

王昌龄这么一提示,四兄弟恍然大悟,原来这幅对联就在于及其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字。王昌龄说:“你们四兄弟再琢磨琢磨,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这一下,薛家兄弟兴趣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