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你还记不记得
“太阳呢……”
不一会儿,侧后山坡的林子里便传来了敬修父亲更为高亢的喊歌之声……
“慧能哪,你还记不记得,大宗师里南伯子葵问女偊道可得学邪的话题?”
此声此色此景之中,老先生情之所至,更是不忘刻意启迪他至疼的乖孙儿了。
“记得,外公。”
“那你说说,人之得道,须经那几个阶段?”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
“人是否学道,那稻米堂客,都人百年时时的本然,此之大欲,或生命一切无奈的根源吧。
可那庄老夫子,却将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天下之心,放在了学道、修道更得道的首位,慧能哪,你说这是为什么?”
“外公,不正因为天下之心与人生命本然不太相干,真人才将视为学道修道得道须明的首要吗?”
“哦?”
老先生听了,似乎又有点儿意外。
“外公,你不说过吗,社会之所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原因之一,亦在儒家把天下之心作为了读书人首要的追求来标榜。
而主张素朴人心,素朴世道的真人,当然要正本清源,强调直接简单的饮食男女,才是人至求至乐之真正,才是社会安宁安定之根本。
因此,那天下之心在庄子那里,理所当然就成了人和社会必先外之的“骈拇枝指”了。
况外公还常说,男人天生就有一种权力的欲望,特别在识了些字,读了些书后,那天下之心更可能自觉不自觉的便会澎涨开来”
“如果那人不愿放下权力的欲望,又会怎样?”
老先生于之更是进一步追问,进一步引导了。
“外公不也说过吗,一群猴子,就一个猴王。
万千之人,大大小小,也就屈指可数的几顶官帽。
百年之人,为之睹失一生的大好光阴,睹失一辈子的本然福份,甚至睹失终生的健康、平安更珍贵的性命,真的不值。
而庄子以“外天下”,就是要人首先自觉远离那极易引人误入歧途的虚妄,把自己看成是一齐万物的本然之人。
只有这样,人才有入道最为可靠的起始
才有“外物”最为坚牢的基础
才有“外生”的旷达胸襟
才有“朝彻、见独、无古今”的洞明
才有万化一化,方生方死而“不生不死”的至大境界。
人若如比,一切不仅豁然开朗,且定能有得百年实实的平顺安康和生命自在更岁月悠游的至乐之享。”
“说得太好了!不过慧能呐……”
“李先生,又劳烦你了!”
正在这时,一壮年汉子在爷俩面前放下了沉沉担子,上前拱手恭恭敬敬。
李有禄忙起身笑笑应到:
“本想直接去你家的,可一走到这儿,就挪不动脚步了。”
“不急,不急,我先去家里等先生。”
“那你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
壮年汉子刚一离开,老先生便回头对慧能说到:
“你表爷爷明日八十寿辰,有些笔墨上的事儿,我要先去帮忙,待会儿你自己早点儿回家。”
“外公,志勤约我在这儿等他去田里抓鳅鱼黄鳝呢。”
“那别太晚了。”
“放心吧,外公,我给妈妈说了的。”
“哦,那我先去了。”
……
慧能目送外公回身原地坐下之后,很快就为眼前田野的景色沉沉陶醉、痴痴入迷更深深有思了。
三十三唱什么呢
农人一生三件大事,娶堂客、盖房子、备棺材。一切的一切,全靠田里地里如期如盼的好收成。
而人一辈子土里来,土里去,亲戚之间,乡场之内,便是足迹所涉,视野所及了。
那天下之域,天下之人,天下之事等等等等,与之似无半点干系。
但生活艰难之时,
命运不测之际,
更眼见富贵之势,耳闻权柄之威的当口,
那神情话语的有意无意,或也会不时有露天下之心难以掩饰的倾慕及为之憾恨的端倪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