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锦笑被围攻事件后舟车劳顿八日,便开出了汉水入海口,打算往西南沿海土司领地而去。
李正道的舰队开到汉水入海口后,并没有立刻往西南土司之地驾驶过去,而是占领了一处临江的渡口位置,打探了一下大夏朝汉水西南的情况。
大夏朝最南的道府有三个,依次以东往西为林东道、林西道、天南道。
大夏朝南境林东道往南到天南道正好有一百二十个土司县,在往南则有一个名为召南的蛮国,召南国虽然地域广大,但是听闻其国全国人口都不如大夏国一个道府府城的人口,也就能上百万而已,而其国都还不如土司县城,人口才几万人,而普通土司县城最次的都有十几万人,就更别说大夏国内的县城了,甚至不如大夏国内的乡镇繁华,也就只有一些商人图利才会到那里经商。
听闻那里粮食非常便宜,大夏朝的一些破土罐和布衣到那里都能换到不少粮食,所以大夏朝南方边疆不缺粮食,也没有什么起义的发生,甚至大夏朝都没有边疆大将领兵建立边陲重镇驻守,毕竟有一百二十个土司县作为大夏朝南境的屏障,唯一接壤的召南国别说对大夏朝,随便一个边境土司县都不一定能打得过。
对于李正道而言,虽然林东道以南有一百二十个土司县可以作为目标,但是实际上的目标只有六个,因为这六个是临海的,而李正道现在只想占领临海的土司县,以后便于往海上跑路。
这六个土司县分别依次由北向南为禺北县、禺中县、禺南县、邵阳县、孟乙部、咾莱部。
听名字就可看出来,孟乙部、咾莱部虽然是汉化的土司,但是没有建立汉县,虽然脱离了蛮荒,但是定然不如禺北县、禺中县、禺南县、邵阳县四县汉化的彻底,所以李正道要攻占的土司县就是要在禺北县、禺中县、禺南县、邵阳县四县中选一个。
禺北县距离大夏朝边疆最近,所以为了避开大夏朝的锋芒,不能选。
邵阳县是最后完全汉化的土司县,基础建设定然不行,所以也不能选。
那么就剩下禺中县和禺南县两个选择,禺中县更为靠近汉疆,应该比禺南县繁华,所以选择禺中县作为根基之地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李正道在军议上,大家在获得的情报上看,都认为禺中县是不错的落脚点,便都统一了意见认为去攻占禺中县。
不知不觉中,随着李正道的培养,李正道的这些原本是饥民和奴隶的属下们,已经可以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了,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
就这样,李正道在这小渡口修整了两天,才领兵继续驾船出了汉水口,往西南航去。
禺中县,原本叫蛊老部,是原本由蛊老族控制的地界,现在则由原本蛊老族族长,现在的大土司古家掌控。
之所以改名叫禺中县,是因为县内有一条汉水支流的禺水流过,而禺水则流过禺北、禺中、禺南三县,所以汉化后的三县便起名禺北县、禺中县、禺南县,不过李正道他们可不了解南方地理,不然就由汉水转到禺水在内河过来了。
禺中县由于已经完全汉化,蛊老族已经不存在了,其原本服从蛊老族的一些小部族也不存在了,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土司世家。
所以汉化的土司县,其实就是蛮荒部族向封建世家的转变,而一旦土司县真正归属大夏朝内后,就会由居于一耦的县城封建世家转变为大夏朝的官僚士族,自己的子弟就能通过名士举荐到大夏朝当高官,成为各地知府、总兵,各京相国、督军,甚至是皇都的尚书、宰相和将军、元帅。
所以,大夏朝这样的土司政策,在大夏朝国力强盛的时候,的确吸引了不少附近小国和部落连人带地的并入大夏朝,扩地到一百零八道府,奠定了大夏朝万国归化独盛八百岁的盛世。
但是大夏朝作为一个身份等级森严的社会,平民没有晋升之路,社会上才学之士都是世家士族,造成了他们看不起庶人,肆意剥削压迫黎民百姓,哪怕是天下饥荒之年,自己家粮仓生鼠,也不会救济灾民,让平民自生自灭,造成民怨四起,最终覆舟倾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