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河山三

“这座寺院,最早建于南朝梁代,名铁佛寺。”合肥乡老陪着莫敌等人走在教弩台的参天古树之中,指着有三分破败的主体建筑,一位颇具文人风度的儒雅长者介绍说:“此次炮击,贵军很小心的避开了古迹和建筑,让大雄宝殿免受雷炮之灾,实是合肥之幸,之前日军占领合肥时散落四方的浮屠僧人已经返回寺院,正在收拾大殿,准备为贵军在这次作战中战死的烈士做一次庞大的法事,以表达他们对贵军义举的谢意。”

“哦!如此甚好,和尚们有心了!既如此,我们先去给菩萨道个谢吧!”莫敌说:“我们这次在合肥作战,从五月下旬以来,一共与日军交手五次,经统计,歼灭日军二千余人,我军伤四十七人,死三十八人,其中部分已经埋在板桥河边,只有昨天晚上牺牲的十一个人还要送往板桥河边安葬,就请寺院的和尚一并操心了。”莫敌称僧人为和尚,并没有称为大师或者师傅,却让合肥的乡老们高看了一线。在世俗中,凡人喜欢称僧人为大师表示稳重,直呼和尚则有不尊之意,其实,在梵语中,和尚本是一个尊称,就是“师”的意思,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为和尚。莫敌直接称呼和尚,正好说明他是懂佛的。

“旅座,合肥乡老已经凑出了三十八副寿材,还派出仵作人员前往板桥河边重新装殓,并在北辰桥外另选吉地设一公墓安葬。”蒋春阳轻声对莫敌说:“弟兄们都十分感谢合肥乡老,认为为了这么仁义的百姓,死也死得值了!”

莫敌连忙转过身向乡老们鞠躬道谢,慌得乡老们回礼不迭。

走到寺院前,迎面三个大字:“明教寺”。莫敌问道:“明教?这个寺院信奉的不是佛教吗?”

“是佛教,中途曾经改奉过摩尼教的那个明教,后来又改回了佛教。”一连靳同轩回答说:“南朝梁时的铁佛寺到隋末就荒废了,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更多的楼台都被淹没在历史中。初唐之时,摩尼教传入我国回疆,再传入漠北回纥,并于该地盛行。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当时在此地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

“呵呵,同轩还知道摩尼教,不错不错!”莫敌笑道:“那是一个奇特的宗教,结合了古代波斯的祆教教义及基督教、佛教思想,综合而成。在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理论及民间信仰,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从而改称明教。崇善光明崇善变革,因此敢惹事敢造反,据说朱元章的明朝,就是由明教教徒建立,因此国号为大明。怎么?他们也做法事?宣扬轮回?”

“将军且听我解释,此明教非彼明教。此明教为彰明教义之意,非为当年的摩尼教。”当地的乡老连忙解释说:“此寺历经千年,迭经兴废,明朝的明教寺在清咸丰三年毁于战火。同治初年,长毛大将袁宏谟兵败之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紫蓬山西庐寺慨然出家,经多年苦行募化,终于在光绪十一年重建寺院,有了今天的规模。可惜,去年冬天,日军飞机轰炸合肥,部分建筑被炸毁,前些时候,日军炮轰徐源泉时又让教弩台有所损伤,竟然有了破败之意。此次贵军攻城,能尽力避护,实在让人感动。杓之将军已经在庄园里备下了盛宴,要老朽请各位将军在游完教弩台后,移步赴宴,还请各位赏脸。”

“杓之将军?那是哪位高人?”莫敌问,他是真不知道在合肥这个地方,除了包青天还有什么高人。

“就是袁斗枢将军。”靳同轩回答道:“也就是刚才说的长毛大将袁宏谟的嫡孙子,武昌举义时,他为合肥团练,率兵附义,次年,出任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步兵第十五师第30旅旅长,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如今赋闲在家。”

“杓之将军有心了,莫敌敢不从命!”莫敌拱了拱手,算是先行谢过。

进了大雄宝殿后,莫敌点上九柱香,依尽礼数,叩谢佛门弟子为牺牲兄弟所做的善事,并手题一字,曰:大放光明。笔力雄劲,饱含沧桑,深得同行者盛赞。

离开大雄宝殿后,在听松阁屋上井处逗留少许,当有人指着松柏下的躺椅,告诉莫敌,这是坂井德太郎最后静坐时,莫敌笑道:“没有想到,这个倭寇也是个雅人!可惜他不会审时度势,不知时过境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