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枪会是乱世的产物。

民国初年,军阀四起,战火连绵,几乎没有一日是不打仗的。一打起仗来,家园被摧毁,壮劳力被征兵,百姓们还要承担沉重的军粮赋税,如此境况之下,很多人被迫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于是,红枪会应运而生。红枪会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武装,虽算不上起义,但也是农民跟政府、军阀以及土匪对抗的一种自我保护力量。

山东是红枪会的发源地,后传入河南。1920年以后,随着各地战乱、军阀暴政等各种压迫的强化,红枪会也迅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

红枪会还多少带点迷信的意思,以传授武术为基础,宣传“刀枪不入”等思想,以此提高士气,吸引更多的教徒。红枪会的组织,最初以村、镇为单位,每个队伍都有一个“团总”。后来,随着队伍发展壮大,一个地区的红枪会慢慢联合,选出威望最高的“团总”任“总团师”,如遇重大战事,总团师一声令下,各地联合,一致对敌。

十日之后,冯天虎率大刀队和骑兵营赶到了位于洛阳西北方向的南陈沟,并在村外的荒山上驻扎下来。

根据之前的情报,这南陈沟便是以洛阳为中心的红枪会总部所在地,黄河南岸的大部分红枪会都听从南陈沟总团师的指挥。

南陈沟地理位置优越,北面有黄河支流,东临洛阳,西南方向有秦岭山脉,土壤肥沃,人口也多,在战乱之前,算是个富庶之地,因此,修建了高大的石头寨门和围墙,用以防御土匪流寇的侵袭。

冯天虎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见一见总团师,拿出诚意,当面谈判。

早几日之前,便有安排好的新兵,陆续以流民的身份到达这附近的几个村镇,并试图加入当地的红枪会,还真有几个机灵的新兵成功了,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红枪会里的“小师弟”。

经过几日的休整等待,各方面的情报也陆续传来。

南陈沟的总团师江湖人称李三爷,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李三爷的家族历代习武,早在清末,李三爷的父亲,就是义和团的大师兄,统领一个坛口。

李三爷在各地红枪会中威望甚高,但为人却很低调,神龙见首不见尾,极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只听说武功高强,来去如风。

有个士兵打听到,说李三爷身高八尺开外,身壮如牛,声似洪钟还有个士兵探听到,说这李三爷是个白面书生模样,看起来弱不禁风,总之,各路消息汇总起来,倒让这个李三爷显得更加神秘,扑朔迷离。

冯天虎暗自思忖了一番,便派人给寨内的红枪会送去了帖子,直接明言,第二日上午十点,会去寨门处面见李三爷。

南陈沟寨子南边,依山建了一处大院子。院墙皆由石头堆砌,足又两米半高,黑色的院门高大肃穆,让人看着就不敢随便往里进。

院子里的操场上,几十个穿着白色无袖小褂,粗布裤子的精壮汉子正在练功,这些人分成了几队,各自由师爷带头,有的练拳脚,有的练长枪,院子里一片热火朝天。

一个黑脸大汉急匆匆的跑进了院子,直奔后边的正堂而去。

正堂内上首摆着一把宽大的红木椅子,往下左右两边也各摆着一排椅子。此时正堂内空无一人,那汉子又向右一转进入内室,内室中,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在桌边看着书。

“赵先生,您看看这个。”

那汉子跑的一脸油汗,急急的把一个信封放在长衫男人面前。

赵先生抬头看了他一眼,温和笑道:“瞧你跑的,什么事这么急?”

那汉子不好意思的擦了擦汗,面色缓和了一些:“这是寨子外边那些当兵的差人送来的,说是给三爷的帖子。”

赵先生似乎并不吃惊:“好,我知道了二黑,我交给三爷,你去忙吧。”

二黑答应着去了,赵先生合上书本,把那书仔细的放入身后书架的夹层里,便拿着信封转身出了门,一直走出大院,往东边去了。

寨子东边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李三爷看了帖子,面不改色的微微一笑:“这个冯团长倒是爽快,赵先生,您怎么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